把握「十四五」發展機遇 官員須掌握規劃理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通過制定「十四五」規劃的中共中央五中全會已過了九個月,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亦是差不多半年前的事情,香港政府本周一(8月23日)舉行《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在時間方面來看本來已值得思考。

這次宣講會的舉行,根據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的致辭所說,乃特首林鄭月娥今年5月去信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請求中央派人赴香港給特區政府、社會各界講解國家『十四五』規劃」,這令事情更可堪玩味。

因為早在去年11月,林鄭月娥已率領多名局長訪問北京,與各個相關部委談涉及香港部分的「十四五」規劃,自言「建議涉及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當然亦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今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後,林鄭又表示「不少內容吸納了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多經研究後提出的具體意見」。若然「十四五」規劃的香港部分是特區政府的建議,那麼他們如今為何又反過來需要京官講解?

一些人認為,宣講會並未有具體政策及措施出台。例如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副司長胡朝暉僅指出,將有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回應對談時,則謂樂見香港的經濟活動採用人民幣結算。然而,香港本來就不應該被動地等待內地政府「出招」惠港,而是應該主動規劃、大膽提出政策及措施。試問一個沒有主動性的政府,又如何談規劃?從這個角度看,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的「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說法,便更耐人尋味。

黃柳權:理念、思路對接

林鄭月娥在宣講會上表示,「有了好的規劃,更重要的是執行」。或許,這位「好打得」特首擅長執行,但要令香港把握「十四五」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更需要的是理念釐清。

黃柳權提及在政策、產業、市場對接之外,還要理念、思路對接。而「十四五」的根本理念在於「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是要令「社會全面進步」、「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期待」。這些都是價值觀層面的認識,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及最終目標。可惜的是,香港政府施政卻從來都沒有價值觀指引,對社會的「美好生活」無甚想像,對劏房、貧窮、低收入勞工的苦況無感。若然如此,試問又如何能掌握施政大方向,從而一層一層地制定政策及措施?

其實要落實「十四五」規劃,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只是口號,政府只要掌握理念及思路,以市民的美好生活為目標,自然就不會再被動地等待,甚至安於「被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