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監管金融市場的積極意義
本周二(6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布《關於依法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示意對金融市場中包括場外配資、內幕交易等各種違規違法行為採「零容忍」政策。內地《證券日報》評論形容此舉為對違法活動的「國家級圍剿行動」。《意見》提及要加強對境外上市公司的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對它們的監管,這與日前疑因「偷步」赴美上市而被下架的「滴滴出行」手機應用程式似乎有很大關連。中國近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愈來愈強,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多間著名企業被點名存在問題而需整改,但這卻也引起有不少人的偏見。
金融市場是高增值的產業,但同時也是極高風險的產業。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事件令信用危機進一步演化成金融海嘯,足以見到金融市場有機也有危。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只看到利益於前而置風險於不顧,必須同時做好監管角色,避免金融市場出現危機。內地近年來不斷強化市場監管,並非因為意圖打壓金融市場,更不是針對個大企業作懲罰。反而是,中國政府愈發重視發揮金融市場的重要性,近年的政策不斷導向居民儲蓄由房地產走向金融資本市場,也積極做好準備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正正因為重視金融市場的發展,政府才應更加小心做好監管工作,避免市場變成「尾大不掉」的問題。
然而,不少人始終不認同中國強化金融市場的監管,一些人將強化監管聯想成為政府想故意扼殺企業,是「共產主義」的表現。例如早前馬雲創辦的螞蟻集團來港上市被叫停,便有了中央想打壓馬雲之說。又或者近來多間科企都點名壟斷,就有人認為是政府想「收割」這些企業。另一類的人則普遍是市場投資者,內地的監管政策打擊到某些企業的股價,可能令一些人的投資短期受到打擊,引來投資者不滿。總括而言,偏見往往將政策視為針對某些公司的行為的惡意行為,想當然耳地認為政府是要從中扼殺一些企業,而忽略了金融市場存在風險的現實。
查理芒格:中國壓制馬雲是正確的
然而,放下這些偏見之後,中國對金融市場風險的管理卻賺來了西方金融業界的讚賞。被稱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拍檔的著名華爾街投資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上月底都接受美媒CNBC訪問時,就公開指他認為中國打壓馬雲的行為是正確的,他指出馬雲希望涉足銀行業卻又迴避監管的風險極大。他更指,雖然不是認同所有中國的制度,但他支持中國的金融監管制度,因為其能先發制人地介入市場過度投機的行為,更希望美國能仿傚這種金融監管制度。
很明顯,加強市場監管是防範風險的負責任行為,根本不關乎是「共產主義」或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實在沒有必要以有色眼鏡視之。中國正值開放市場的階段,此時吸收了美國金融海嘯的經驗積極完善監管制度防範金融風險,雖然短期內可能對市場產生一些亂流,但無疑是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反之,查理芒格對中國監管的肯定,反映了美國市場正普遍面對着高投機性的風險。例如今年初美國市場出現了遊戲驛站(GME)迫空事件,反映資本市場過度投機時而產生失去理性的後果。所幸的只是GME事件只屬個別股票過度賣空,並未引起更大的系統問題。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特朗普政府為美國金融市場去規管化刺激了美股上升的同時,也正在累積金融市場的龐大風險。金融市場的監管問題就好像,到底我們是視市場為「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最後盛宴的地方,還是希望它能「穩定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