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目標6%以上 經濟可持續發展更重要
上周全國兩會正式開始,會議再次為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基調。外界猜測會否再度取消GDP量化年度目標最終重設為6%。6%的目標雖然遠低於現時經濟分析的預期,中央此舉相信是考慮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去年疫情肆虐, 即使中國快速控制局面,但在全球都陷入疫情下,追逐GDP增長目標變得不太現實。強行強調要追上目標可能迫使地方官員不惜代價換取GDP增量,要麼出現虛報數據,要麼加大槓桿發債急於求成。這不單達不到改善經濟的效果,反而可能做成近似於大躍進式的反效果。在特殊情況下,取消GDP目標是明智的。
無懼疫情重定GDP目標
在兩會召開前,包括路透社在內的消息指出今年可能延續去年不設經濟目標的做法,擔心GDP目標可能加大地方政府追逐「業績」壓力。例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便建言應永久取消以GDP作目標,改以其他為目標。不過,最終中央仍定下6%的GDP增長目標,相信是已作出了權衡。
畢竟在正常的情況下,中共執政者重視有量化指標作為客觀評價標準。比起其他指標而言,GDP更為客觀,而且對內地官員而言比較熟悉,短期內難以改變。更重要的是,中央重發GDP目標,是要展示一切復歸常態的決心,
不似預期是為了走得更遠
當然,中央也不是不擔心衝「業續」可能造成的後果。今年GDP目標定於6%正有降低經濟期望的目的。從不少數據上看,中國至今的經濟保持強勁,例如最新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的進出口數據創下佳績,其中出口高達4688.7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加60.6%,遠勝於預期。即使2019年年初因疫情而令基數下跌,但再整合2019年的數據,首兩個月出口平均每年仍有高達14%增幅。對於中國經濟強勁的表現,經濟分析認為今年的GDP增長本可達到8%以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受惠於疫情於全球爆發但中國卻首先控制的情況。隨着疫苗推出,外國經濟開始復常,這些好日子不能一直延續。2月的製造業PMI降至50.6,幾乎是疫情後的最低點。PMI作為先行指標,反映了未來中國經濟熱度有所回落的現實。再加上,總理李克強表示由於疫情受到控制,今年的政府預算赤字率由3.6%回調至3.2%。政府財政政策適度收水,也都可能令經濟增速低放慢。
需要穩定的GDP增速參考
當然,實際上中國今年的GDP增長還有很多因素,中央的目標也定為「6%以上」,跟以往定於一個區間有所不同,似乎也暗示實際可能超出6%頗多。但6%的目標是預先降低預期,提供政策回轉空間,避免追趕「業績」。其實,這次目標其實定於以中央對GDP目標強調是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無論今年是否能達到8%也好,中國經濟已步入穩定發展期,往後的GDP增長很難再維持於8%的水平。如果中央將今年目標定於8%,下年很可能要大幅回調。中央將GDP目標保持到疫情前水平,很可能是為了為長遠發展提供一個穩定GDP增速參考,而非單單只是著眼於今年的GDP增速。
總體而言,中央政府也明白單單追求GDP增長並非良策,可持續發展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對最大的結構性挑戰。不過,對於重視量化指標作評核的中國管治思想,設立GDP目標於短期內仍然有其指標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