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安老人才 先要打破惡性循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人口老化,而安老服務人手不足,工作量堪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周日(8日)在網誌呼籲市民入行,並指出社會福利署近一個月已通過刊登廣告等宣傳,並即將推出優化版啟航計劃加強吸引年輕人的投入。
然而,目前香港安老服務從業員短缺已陷入惡性循環。僅靠刊登廣告或局長撰文呼籲,顯然並不能解決問題。

安老服務行業缺乏年輕人,問題不在於不肯嘗試,而在於流失率高。「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在2015至2018年三年間中途流失率達41%,只有18%的學員完成計劃後受聘於社福單位。局長在網誌呼籲入行,但顯然難以對症下藥,增加市民對行業的未來信心。

位於古洞的石仔嶺花園,是本港首條可容納逾千名長者的「安老村」,因低密度發展及環境清幽,不少老人在此養老。(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宜設法改善行業待遇

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改善行業待遇。羅致光強調「若依政府的薪酬架構,(保健員)每月薪酬由20,035元至31,750元不等」。惟現實是勞工處網頁不少個人照顧員或護理員招聘廣告的薪酬,其實遠低於社署薪酬表。

由於大部分相關機構實行整筆過撥款,員工薪酬已與公務員體系脫鉤。雖然羅致光認為兩者「相差不應太遠」,但一筆過撥款下院舍有權自訂薪酬架構及人手編制的漏洞讓從業人員的待遇毫無保障。例如有機構被揭發利用編制漏洞,減少真正「掛牌頭」的照顧員,故意壓低薪酬聘用人手等。亦有機構以「助理護理員」職位請人,薪酬比個人照顧員更低,但工作性質和內容卻完全比照個人照顧員,要照顧院友。

政府要打破惡性循環

安老待遇不受保障,導致流失率高,人手空缺嚴重,使得剩下的從業者壓力倍增,陷入惡性循環。政府應檢討一筆過撥款的制度進,對撥款資源運用和機構的人手編制作出監管,確保改善安老人手的待遇。根本問題若不改,當局發再多的廣告,將啟航計劃的範圍再擴大,也能打破薪酬過低、工作量大,難以吸引新人入行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改變行業定位也是吸引和留住從業者的重要因素,而羅致光的優化啟航計劃卻未必對症下藥。當局提供護理員訓練、急救證書等課程,固然能讓安老人員達到資歷架構第四級別的資歷基礎,但改善待遇及工作環境,也有助令他們更得到社會的尊重及認同,以免社會視之為持證「苦力」。再者,安老服務需求龐大,加上樂齡科技的發展,這行業本來大有可為。政府應透過投入資源,推動安老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間接吸引更多新人入行。

本來安老院是為了方便長者,現在卻變成方便照顧者。(資料圖片)

羅致光想要增加安老人才的初衷雖只值得肯定,惟問題存在多時,依靠舊有手段難收其效。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審視及革新一筆過撥款,拿出新的薪酬架構和人員編制的保障計劃等,才能打破待遇不足及人手短缺的惡性循環。官員必須有解決問題導向的思維,才能突破原有的局限,根治累積已久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