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居家肥」挑戰全球 官員可帶頭減磅?
新冠疫情多日出現過百新堵確診,政府部門以及不少企業均已安排僱員在家工作,學生也經歷了悠長停課歲月及提早暑假。伴隨居家隔離而來的肥胖問題在多地出現,香港市民也討論,抗疫期間要如何避免變成「胖虎」。
居家肥胖跨越國界
疫症全球蔓延,各地政府嚴陣以待,分別推行在家工作、居家令甚或封城措施。各地居民被迫留在家中,除了用電腦上網工作,每日生活便是吃飽睡覺再吃飽。不少人留家期間缺乏運動、外賣大點垃圾食物,也讓各地居民縱然避過疫症傳播,也難逃肥胖命運。其中法國調查機構Ifop發現六成民眾體重增加,平均每人增磅6磅;美國最新的《肥胖研究與臨床實踐》亦發現有22%美國人在疫情期間「發脹」5至10磅。較歐美鄰近的日本亦有調查發現同類情況,有40%女性認為自己因為避免外出而變胖。
肥胖不止是外觀形象問題,長遠亦關乎個人身體健康。衛生署防護中心資料指出,以香港華 裔成年人而言,若體重指標(BMI)達25以上便屬於肥胖,可能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市民健康程度長遠影響政府醫療開支,也對市民自身做成財政負擔,居家肥胖並非民生小事。而上月25日英國公共衛生研究(PHE)公佈的一項數據亦顯示,肥胖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會增加四成。
在家運動 減食「垃圾」
面對伴隨疫症而來的肥胖問題,政府可在居家運動與外賣平台兩方面入手,預防市民在防疫背後的另一健康風險。康文署每年8月舉行的全民運動日因應疫情取消,近日亦推出多條短片示範在家做運動,可惜是短片上載後反應有欠理想。康文署可以在宣傳方面再加努力,甚或可以由高官帶頭,考慮與香港不同運動Yotuber合作推廣在家運動,達致更佳宣傳效果。
不能外出活動在家百無聊賴,相信不少市民間中都會感到「口痕」,不知知覺進食變多。而隨叫外賣的次數增加,市民接觸到多油、多鹽、多糖食物的機會亦因而提高。如何鼓勵市民減少進食垃圾食物,自2015年成立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亦應有其角色,可研究統籌政府與外賣業界溝通,在外賣平台上宣傳抗疫健康飲食,減少向用家推薦油鹽糖的食物。
英國政府在防疫期間,亦宣布了一系列的「Better Health」全民減肥計劃,包括限制垃圾食物的店舖宣傳,禁止晚上九點前在電視及網絡的垃圾食物宣傳等。減磅前BMI達35的英國首相約翰遜亦帶頭拍片減肥,至今已成功減去14磅。香港政府可以在英國的例子上吸取經驗,在防疫抗疫以上,衛生署以外的其他部門也能夠在疫症期間為市民福祉出一分力,只視乎各個部門是否有心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