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世界第一 薪水五年倒退7% 香港人點會安居樂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德意志銀行研究部本周二(21日)發表《2019全球物價報告》,比較世界56多個國家和地方的生活水平。一如所料,香港的平均房租排第一,至於除稅後薪金就排第27,兩個原因疊加後,撇除房租的收入更僅排39,總體生活質素排名是44,落後一眾歐美城市。
報告的主要對象為現時或有意跨國工作的白領族,但即使是本地人閱讀報告,也深有感受。香港薪水貌似優厚,但隨即被稅收和房租挖掉,只剩下部分應付各項生活所需。近來多了港人考慮移民,只因港人對城市失望,即使動不了身,心早已遠走他方。當然,要數算最失望之處,就是政府官員眼見城市死氣沉沉,仍然無動於衷。

香港生活成本高昂,樣樣都貴,不但影響民生,連本地人才競爭力都遭到削弱。(視覺中國)

報告選取的地方,皆與全球金融市場關係密切,資料來源除了研究部門本身,還有一些專門比較各地物價和生活質素的網站。該報告和數據的主要讀者是現時或有意跨國工作的人士。比較內容遍及衣食住行、薪水、玩樂等,並綜合成生活質素指數。

一如所料,香港蟬聯房租最貴地方,兩房住宅單位月租3,685美元(2.89萬港元),較五年前升近兩成。至於除稅後收入一項,香港排名27,人均為2,399美元(1.88萬港元),較排榜首的科技重鎮三藩市低超過一半。需要注要的是,薪水較房租價格還要低,意味着一定要二人合租才可應付租金。另外,今年薪水較五年前亦下降7%,完全跟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的升幅背道而馳,難怪不少人感受不到經濟增長的成果。

因此,香港在撇除房租的可動用收入,以二人在職及共同分擔房租計算(2,399 - 3,685/2),今年為人均557美元(4,370港元),較2014年的1,050美元少近半,城市排名只有第39位。大部份城市的同類收入,均為1,000至2,000美元,遠較香港充裕。

結合污染、環境、樓房、交通、醫療、安全、購買力等因素,香港只在公共交通開支和安全有優勢,在芸芸大城市中,生活質素排名僅為第44位,比南非約翰內斯堡、開普敦還要低,僅比墨西哥城高一位。

今年五一勞動節,法定最低工資將會提升至每小時37.5元,可是基層員工的薪金遠遠無法追趕通脹的升幅。(資料圖片/方家遠攝)

當然,居港外籍員工或許有房屋津貼,房租高昂未至於有大影響,最多會是居住面積少一點。再者,除了如汽車、汽油、健身、高級食肆用膳這類非必需品開支較貴,交通、衣着、手提電話、上網費等均屬中游位置,他們有能力應付開支。

不過,對於普羅中產和基層市民來說,生活就同時面臨三重壓迫:首先,市民要付高房租和樓價;第二,必需品的開支和與收入的佔比高;第三,薪俸稅。

近年政府寬免薪俸稅,算是減輕打工族一點開支,但必需品開支還是逃避不了。更重要的是,正如「01觀點」指出,基層的通脹壓力較中上階層更沉重。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反映中下階層消費模式,其升幅持續高於反映中上階層消費模式的乙、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即使政府推出紓困措施,也未能遏止通脹升幅差距。

三種壓迫,以房屋最為猛烈,否則港人不會為此租住劏房、苦候公屋、搶購資助房屋。事實上,房屋開支大,以至報告沒有提及的辦公室租金飆升,亦會抵銷低稅的吸引力,打擊外地人來港創業的意欲。

悲哀的是,眼看打工族被房屋開支壓垮,怨氣沖天,政府仍未肯大刀闊斧廣建資助房屋,推出租務管制等,只以不着邊際的規劃願景安撫市民,市民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受哄。當政府冥頑不靈,市民自會思索,往後幾十年的如何走出牢籠,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隨着近年近月的連串政治爭議,冒起移居海外想法的人愈來愈多。即使身體沒有辦法離開,心已經奔往生活水平低,樓價低廉的地方去了。至於無法離港的人,則只好走上抗爭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