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觀點】交通津貼小恩小惠 地產商港鐵紋風不動
林鄭月娥於本周三(10月11日)發表施政報告,觀乎報告內容,政策都不外乎小修小補。無可否認,近來香港的政治爭拗未如過去數年般激烈,但是若然不能解決民生問題,民憤將再次燃起,到時參與抗爭的將不只是部分熱衷政治者,還有一眾被社會不公義制度壓逼的市民。林鄭月娥曾言港鐵、領展、強積金對沖是香港的三座大山,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壟斷香港土地資源的地產商,只是在施政報告卻未見有多少政策能夠挪移這四座大山。
政府不能甘於中介角色 領導香港是應有之義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政府除了是「服務提供者」、「監管者」,還須負起「促進者」的角色。然而,在公眾的理解中,政府理應是社會的「領導者」,而非中介人,若然政府卸下了這個責任,那麼香港的「領導者」會由誰擔任?難道是地產商還是中央政府?故林鄭月娥此說有違常理。
政府的中介思維也可見諸於整份施政報告,報告除了欠缺明確指標,當中也有不少政策只是新瓶舊酒。要而論之,林鄭月娥未有回應市民最根本需要,也未有正視社會矛盾的根源,其一再強調要維護自由市場運作,明顯就未有深思香港的社會問題源於失控的市場機制。若然現況不改,市民的生活沒有得到改善的話,民怨總會有爆發的一日。
須慎重處理公屋問題 置業主導政策不智
施政報告最令失望的是未有承諾增建公屋,林鄭月娥更一再強調置業為主導的政策方向。須知道,現時一共有 27 萬戶仍在等候公屋,在他們當中,有一定人數住在迫仄的劏房。按理說,林鄭月娥理應承諾大量興建公屋,只是她卻只提供所謂貨櫃屋、共住房屋,甚至將之外判予社企營運。可以說,香港乃全世界最富裕城市之一,無論官員如何包裝,政府要居民住在臨時房屋、劏房,本已是一種恥辱。更何況,這些新房屋很可能不過是杯水車薪,無助解決劏房居民的燃眉之急。
更甚的是,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明言要以綠置居「取代」公屋,將火炭的 4,000 個公屋單位轉成「綠置居」,換言之,政府只不過是將公屋分為租、賣兩個類別,數量並沒有增加,根本無助解決公屋落成量滯後的問題。
政府要在公屋以外另設置業階梯固無不可,然而,既然綠置居的對象是公屋居民,其價格理應考慮他們的負擔能力。過去綠置居以市價的六成釐定,也就是說,其價格將會隨着失控的市場波幅升跌,市民就成為市場狂濤中的一葉輕舟。觀乎過去綠置居的供款金額,比公屋租金高逾數倍,這對公屋居民來說絕對是沉重負擔。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強調綜援、長者佔公屋住戶的總數,也間接將公屋標籤為弱勢人士居住的房屋,而非大部分人的權利。
回購港鐵無期 隻字不提領展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提出車費補貼,這政策固然能夠稍紓民困,只是這亦反映政府無力控制交通價格。香港政府乃港鐵的大股東,理應主導價格,然而,可加可減制多年來卻只加不減,政府也沒有修改計算車資的算式。如果政府連其擁有大部分股權的公司也不能控制,就更遑論解決香港的其他問題。
就像林鄭月娥曾言領展是香港另一座大山,自房署將物業出售予領匯(現稱領展)後,街市租金高昂,物價大幅上升,這情況在東涌、天水圍等缺乏公營街市的地方尤為嚴重,天水圍居民甚至被逼乘車到屯門、元朗購買生活所需。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東涌、天水圍、洪水橋等地方興建街市,然而,這些地區近年均大興土木興建房屋,政府卻未有提供清晰指標,令人難以相信新的街市可以同時應付新舊居民所需,更難望可以對抗領展轄下的街市。
要知道,食物開支是市民生活的一大負擔,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以 2015 年官方貧窮線來界定貧窮戶,發現貧窮住戶食物開支佔整體開支 31.4%,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未提出清晰指標,減輕基層開支,無疑是對他們的權益視若無睹。
退休保障遠不足夠 市民難以安身
至於最後一座大山──強積金對沖,林鄭月娥沒有提出確實方案,只表示會在數月後交出答案。林鄭月娥應知道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的討論已曠日持久,數年來已經有不知多少市民的強積金被無情對沖,林鄭月娥這次未能交出方案,實在令人大失所望。
可以說,強積金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香港人勞碌一生,期望的是安享晚年,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卻對全民退保避而不談。林鄭月娥出任政務司司長時,曾經推翻周永新的全民退保方案,並謂要青少年供養老年人並不公平,但是我們須問,香港人勞碌一生、貢獻社會,晚年卻要寢食難安,這又對他們公平嗎?
有魄力必可移山 林鄭應反思自由市場問題
林鄭月娥理應聽過《列子》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認為只要後繼有人,必可將家前的山移走,這故事的其中一個引申意義,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更何況,林鄭絕不是勢孤力弱的愚公,她坐擁特首大權,在議會中更有佔多數的建制派議員支持,只要她對社會狀況有正確的意識,香港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以上四座大山,源於香港荒謬的自由市場體制,政府必須對之修正,絕不能任其失控下去,不然就算再花工夫只是緣木求魚,市民難望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