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觀點】棕地潛力巨大 政府勿忌諱鄉事派反對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強調,增加房屋供應量是其房屋政策的重點方向,至於建屋土地的來源,則有待九月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研究成果。該小組在本周二(10/10)進行了第二次會議,初步討論棕地發展的可行性,而為協助小組成員了解棕地議題,發展局製作了一份文件,解釋政府對於棕地發展有何初步構想。令人失望的是,觀乎文件內容,政府暫時沒打算重點發展棕地,箇中原因,在於政府沒有足夠決心應對來自新界鄉事派的阻力。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會「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劣」,當中包括棕地。(梁鵬威攝)

發展局明確指出,民間體團提倡「優先發展棕地」的意見不切實際,原因是香港不能單靠棕地解決土地短缺問題。然而,「優先發展棕地」根本不等於「只發展棕地」,發展局居然連這樣簡單的邏輯也弄錯,還要煞有介事地進行「反駁」,正好反映政府不重視棕地,所以才事先明言,讓外界勿對棕地發展計劃寄望太多。

發展局強調政府從來沒有迴避棕地問題,指不少棕地均在發展規劃當中,包括位處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元朗南等區域的540公頃棕地。然而,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政府早已規劃發展的新發展區,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預計將於2019年展開前期工程,元朗南新發展區則於2021年動工。發展局指該等區域中的棕地會是「優先處理的大型棕地群」,說明截至現時為止,政府對於如何釋放全港共1,300公頃棕地的發展潛力,尚未有清晰藍圖。事實上,即使是位處上述新發展區的棕地,發展局也未有完整的發展方案,僅表示政府正在探討適當措施、諮詢受影響人士云云。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10月10日召開第二次會議,討論發展棕地的可行性。(政府新聞處)

撇除前述的540公頃棕地,香港尚餘760公頃棕地,當局將作什麼打算?發展局表示,他們初步認為,假如某些小型棕地群位處現有的已發展區旁邊,而該區有空間容納更多人口,當局便可能在該等棕地群上建屋。驟眼看來,這樣的安排非常合理,然而,發展局不忘為自己添上「免責聲明」,指大部分棕地都是私人土地,收地和清拆均是重大挑戰,因此發展棕地不易成事。當局似乎預料到有人會質疑政府何不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以減輕收地時所面對的阻力,是以他們先行作出辯解,指收地和清拆在本質上並不受歡迎,加上過程冗長,因此可免則免。

然而,正如政府所言,大部分棕地都是私人土地(包括新發展區內的棕地),不管當局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也須與土地業權人交涉,因此政府的理據並不成立。更甚者,相信不少人均記得房屋署曾打算在橫洲棕地上興建公屋,結果卻因「地區人士」反對而作罷,改為發展旁邊的綠化帶,可建公屋單位數量由17,000個大幅減至4,000個。如此看來,發展棕地的阻力,很大程度上在於鄉事勢力等既得利益者(他們可能正將棕地用作停車場、回收場等)的反對,然則,政府有沒有決心與他們交涉,甚至以公共用途為由,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此「尚方寶劍」?可惜的是,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中表示,此條例必須慎用,意思也就是很大機會不會使用。

元朗橫洲第一期發展計劃預期於2024/25年完成,目標有約4,000個公屋單位落成。(資料圖片)

當然,土地供應小組成立至今只有個多月,距離「交功課」的日子尚有一段時間,他們也未必認同發展局現行的棕地發展構想,我們現在不宜蓋棺定論。不過,政府應盡快公布更多關於棕地的資料,並具體交代打算如何收回各處的私人棕地,只有如此,市民才能得知政府有沒有刻意迴避鄉事派。要消除大眾對「官鄉勾結」的成見,最佳的方法自然是將資訊置於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