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不是大龍鳳
這個星期社會最關心的可能是《破﹒地獄》票房何時破紀錄,但對於政府和商界而言,重頭戲要數北部都會區發展。
由11月8日港澳辦工商界座談會,到本星期一(11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工商界高層代表團訪問大灣區內地城市,再到今日(11月29日)政府隆重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並且公布三個「片區開發」試點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分別佔地約12.5、15.9及18.6公頃,12月隨即展開市場意向調查。不但發展北都的決心明確,而且推進甚有節奏。
觀乎85間分批上台簽署一般意向書的企業,既有香港老牌地產商如恒基、長實、新鴻基、新世界,又有滙豐、渣打、東亞等重要銀行,既有內地房地產商如華潤置地、中海外,又有商湯、京東、阿里雲智能等創科企業,可謂全面切合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需要。李家超形容商界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參與北部都會區的支持和信心,並鼓勵他們「從多方面參與北部都會區的土地發展,包括承投土地、修訂土地契約等」。
北都面積達3萬公頃,未來五年將有約6萬個住宅單位完工及推出新的創新科技用地,再過五年進一步增加15萬個新住宅單位,任何企業在商言商都會對參與其中抱持開放態度。無怪乎意向書內容只有「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一句,而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亦表示,正常而言發展商都不會拒絕簽署意向書,但要到真正「埋枱傾」才能決定投資與否,投資金額涉及對前景預測、回報等看法,細節落實也要視乎合約條款。
正如開拍電影之前,即使有「子華神」加持也不得不考慮投資風險和回報,發展北都這樣龐大的生意就更是如此。以三個「片區開發」試點為例,發展商需就所有用地進行土地平整和建設基礎設施,以及在完成興建公共設施,如道路、休憩用地等後交回政府管理,在個別試點發展商亦要在興建產業大樓後交回政府。由此可見,比起一般的投標土地、修訂土地契約複雜,更何況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美國經濟、貿易以至貨幣政策一概難料,企業再想支持北都發展都不得不審慎考慮。
事實上,難以「計掂條數」的不只企業。由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到「片區開發」,既是政府積極利用市場力量,採用更多元發展模式,某程度上亦形同簡化程序,將規劃和風險管理外判給企業負責。惟當經濟受壓、外圍波動,官方各種招標若然是因不及下張而流標,已經算是比起零入標好的結局。恒隆陳啟宗去年已曾預告未來日子只會惡化,新世界鄭家純近日又表示當前首要改善現金流及降低負債,若然此時仍期望地產商會以可觀數字承投土地,恐怕是緣木求魚。
不管是零標、流標抑或補地價無法達成,最終土地發展的責任就會重回政府身上。收回哪些土地、成本融資安排以至承建模式,都是官員須周全考慮的問題。須企業代表參觀「片區開發」試點及出席北都發展簽署儀式後,財政司司長應該有時間回答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