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影評:又係古天樂張家輝!新故事棄臥底設定似同人作品
對於熟悉《使徒行者》系列作品的觀眾來說,如今上映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下稱「使徒行者2」)或許會讓他們走出戲院後有種奇怪的陌生感——像是看了一部這個系列的「同人作品」。雖然沿用了邵氏電影與導演文偉鴻的老班底,但到了電影版的第二部,不管是在情節還是角色上,都似乎已與曾經的幾部作品切割得一干二淨。
2016年上映的《使徒行者》,幾乎可以看作是2014年電視劇版的續篇。除了吳鎮宇,張家輝,古天樂三人以外,佘詩曼飾演的釘姐,與許紹雄飾演的歡喜哥,在電影版中仍舊佔據了重要戲份。而《使徒行者2》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背景,不再局限於那個丟失了臥底檔案的刑事情報科之中。主角三人也帶着全新的人物關係,分散於香港警察系統的各個部門之中。
TVB的「熟臉戰術」是其既有藝人經紀約,又有作品製作能力的特殊優勢。在續集、前傳,甚至是衍生作品中,讓前一部的主要人物作為配角或客串出演,這對於內地觀眾來說,是種相當有趣的體驗。
因此在《使徒行者2》中,主創敢於「拋棄」前作相關的主要演員,選用與這一系列並不相關的馬德鐘與三位主演鬥戲,或許也是有意將電影版與劇集版做出區別。的確,已播出的兩部劇版《使徒行者》更多的是針對香港本地觀眾進行創作,而電影版所面對的觀眾群體則更為龐大。因此,兩部電影中的反派角色也都選擇了內地演員。
與李光潔在第一部中扮演的兇殘毒販相比,黃志忠在第二部中扮演的「董先生」明顯戲份更為吃重,能量也更大。董先生是一個國際特工組織中的一環,不僅手握大權耳通四方,還能將古天樂飾演的男主角阿井掌控於鼓掌之間。
隨着兩地經貿和文化合作的逐漸加深,內地演員與香港演員在影視作品中的合作愈發頻繁。在這波浪潮中,文偉鴻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相當會處理兩地演員差異的導演。
第一部電影版《使徒行者》中,內地演員的參與度並不高。但是在粵語版中,給李光潔配音的是當年TVB的「視帝」陳展鵬,而一個僅有兩三句台詞的女保鏢「小英」,她的配音竟是同年蟬聯「視后」的胡定欣。
到了《使徒行者2》,合拍片的感覺便更加明顯了。除了片頭耳東影業和貓眼影業的大標以外,片中飾演女主角的姜珮瑤,以及負責了大量打戲的張亦馳,都是內地的90後年輕演員。
少了釘姐的穿堂過巷,香港的風物在影片中也淡了許多。「香港」這個地名,似乎只是一連串事件發生的地標之一,而非承載和容納人物的舞台。除了角色和技術問題,最讓人感覺這部《使徒行者》有些「名不符實」的,或許還是因為它並不是一部關於「臥底」的電影。
雖然影片中仍有着類似行走於鋼線之上的臥底,但這一次造成臥底困境的並不是信仰的衝突,或者是正義與邪惡的絕對對峙,而是人類複雜的情感與命運的無奈。沒有了警方與臥底失聯的設定,《使徒行者2》的劇情圍繞替特工組織賣命的「黑警」而展開。
張家輝虛晃一槍、古天樂一錘定音、其中交錯着馬德鐘的深藏不露,吳鎮宇的師徒情深、以及黃志忠的囂張跋扈。從觀感上說,雖然鬥智鬥勇的戲份較少,但五個男人真刀真槍的碰撞,還是很過癮的。
灰色地帶之上的人性之複雜和掙扎,這一主題從《無間道》系列起,就是香港導演和編劇的拿手好戲。通常情況下,主創會以細膩的手法鋪墊感情,通過複雜的故事設計推進情節,最後在面對大是大非時的選擇讓情感割裂,並在其中自然流露人性的脆弱與糾葛。
應當說,不管是《無間道》,還是《使徒行者》,在講述臥底和黑警的故事上,香港創作者已經找到了一定的套路。而關於這兩種身份的許多設計,在兩部劇集版《使徒行者》中已經展現得淋漓極致。電視劇第一部的最後,歡喜哥竟是最終臥底的設計令人驚艷。第二部中,也有雙胞胎弟弟頂替哥哥臥底身份為兄報仇的設計。而第一部電影中,古天樂扮演的少爺冒認自己是臥底,想藉警察的手求上位的情節,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臥底如何掩藏自己的身份,並不是《使徒行者2》的重點。文偉鴻似乎想在屬於自己的這一部電影裡,去描寫更大的「惡」。他並沒有多花心思讓觀眾去猜測幾個主要角色孰黑孰白,而是很下功夫地渲染了幼童拐賣組織的惡行。並將更多的篇幅用在了張家輝扮演的阿滔和古天樂扮演的阿井兩人間的情感上。
在一系列作品中,《使徒行者》劇集版第一部的感情線最為精彩。劇中三對情侶,每一對都有各自的相處方式,與主線相輔相成,卻互不干擾。而在第一部電影中,大概是文偉鴻自己也不願意拆掉爆seed和阿釘這一對CP。因此,少爺和阿藍的兄弟情便應運而生。
已經合作了八部電影,古天樂和張家輝在對戲上的默契無需贅言。或許是因為這樣,《使徒行者2》的人物設計對他們的演技是一個更大的考驗。阿井和阿滔表面上看只是並不熟稔的同事關係,事實上阿滔始終覺得自己虧欠阿井,而阿井則因為自己背後的恐怖組織,而故意和阿滔保持距離。
與臥底潛伏於黑暗之中,卻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內心光明的糾結不同,阿井這個角色的痛苦,在於童年肉體折磨留下的陰影,也在於身不由己被帶入黑暗,卻不能逃脫的無助。他同樣游弋在正邪之間,但在阿井的心裡,恐懼要遠遠大於迷惑和搖擺。
如果沿用《使徒行者》片名,以及主演陣容的做法,都是出於電影的商業考慮,那麼《使徒行者2》的故事,則是文偉鴻試圖跳脫警匪故事的框架,進行的一次十分個人化的創作。《使徒行者》的英文名是「Line Walker」,直譯過來便是「在線上的行者」。在以往的幾部作品中,這條「線」多是小利與大義的分隔線,或者是人類脆弱的心理防線。但此次,似乎每個角色所踩着的線,都是生死邊緣。與其說《使徒行者2》是「舊瓶新酒」:在一個警匪臥底故事的設定中加入新的創作,倒不如用「新瓶舊酒」來形容更為準確。
雖然延續了同樣的IP名稱,但《使徒行者2》是一個全新人物構架下的全新故事。這樣一個看起來一枝獨秀的故事,所討論的仍舊是在人性之惡的襯托下,更顯得可貴又可敬的一段「兄弟之情」。因此對於沒有看過其餘幾部作品的觀眾來說,不必擔心看不懂劇情,正常發揮的文偉鴻和動作導演錢嘉樂,讓這97分鐘不至陷於特效和槍聲的轟炸中。然而,對於喜歡身份詭計和正邪智鬥的觀眾來說,《使徒行者2》或許並不是一部能滿足他們的作品。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