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 大牌檔鬥戲塑造角色靈魂

撰文:電影朝聖
出版:更新:

場景可以消失,但當中曾存在過發生過的,都是不會被消失的記憶,那是最要珍惜的在地生活文化和情懷。電影,經常無心插柳地成了記錄城市的載體。

日前心血來潮觀看一部關於臥底的警匪片《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觀影是其次,主要目的是想見證一個場景彌留前的一刻時光,為了更有感覺,我也特別選取場景附近的戲院觀影,當片中出現該場景的時候,心裡除了被片中劇情牽引外還多了份唏噓,更有意思的是院中部分觀眾對該場景竟有反應,有理由相信這些觀眾是街坊,場景對他(她)可能有特別的感情,是要時間沉澱下來的情懷。這場景是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大牌檔「長沙灣熟食市場」,但可惜已於6月1日正式關閉。

在《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中,熟食市場佔據了一段重要場口

+2

片中三位主角張家輝、古天樂及吳鎮宇在這裡上演一幕誰是黑警的博弈,交織着出賣與友情、還有黃雀在後的危機。大牌檔除了突顯香港的在地個性外,其富壓迫感和迂迴的環境也提升了電影的質感,令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更立體,也加強緊接而來的動作場面更富張力。

長沙灣熟食市場於1982年落成,與同期建在公共屋邨的「冬菇亭」一樣,主要是安置早年的街頭大牌檔,令檔主可繼續經營為生,也為草根階層提供廉價美食和創造就業,是昔日香港的重要飲食文化。但隨著時代發展,經濟轉型,食肆選擇也愈來愈多,令這類大牌檔的生存空間日益收窄。但人是活的,絕處也可逢生,大牌檔對香港畢竟有時代意義,那獨一無二的環境與營運方式其實也是最吸引人的在地文化,可惜有關決策機關並沒有好好珍惜和有效地為這地道遺產走出新天地,因循地由得這飲食文化自然死亡。

其實,這些被視為「過氣」的遺物和文化,才是一個城市最要擺個心出來認真保存和珍視的東西。

 【本文獲「電影朝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