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小教室5】小孩出街食飯坐唔定?放下手機不用獎罰制度
在育兒路上,各位爸爸媽媽最常遇到亦最令人頭痛的,應該就是如何教養子女、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編輯部就著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教養問題,向曾經擔任社工、現又為親職教育工作者的Natalie請教,根據她遇到的個案以及自己跟女兒相處的經驗,製作一系列的《親子教養小教室》,為各位爸媽提供一些建議。
第一回:【親子教養小教室1】小孩扭買玩具點算好?教你兩招應對技巧
第二回:【親子教養小教室2】小孩去公園玩到唔願走?ACT三部曲幫到你
第三回:【親子教養小教室3】小孩話父母唔公平偏心?別墮入「解釋陷阱」
第四回:【親子教養小教室4】大仔大女同家庭新成員爭寵? 共同適應最重要
第五回:
小朋友出街食飯坐唔定,搞搞震,父母應該點算好?
面對這個令不少父母頭痛的問題,Natalie指家長普遍會有三大法寶:
1. 電子產品
2. 獎勵,例如:告訴小孩如果他可以坐好吃完飯,就獎勵他吃一杯雪糕
3. 懲罰,例如:告訴小孩如果他不能坐好吃完飯, 回家就不能看電視
這三大法寶,成功讓小孩坐定的機會率很高,但是家長們是否了解,這三種做法背後的後遺症 ?
獎罰使小孩只重視外在利益
相信很多家長都了解,電子產品用得多對小孩的專注力和認知發展有負面的影響。而獎罰呢?獎和罰,是現今普遍使用於處理小孩行為的方法,不論家長,老師,或教育的專家,都慣常以獎罰改善小孩行為,這是由於現今兒童工作的界別仍以行為學的理論作主導。但是,其實長遠來說,獎罰是對小孩都會有負面的影響,不宜常用。獎和罰,其實就是以條件引誘小孩服從,從而控制小孩的行為。獎罰的手段表面上看來比較柔軟,但是本質上仍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操縱。
近年已有研究顯示,獎罰會使小孩的表現更糟。因為獎罰會使小孩只為得到外在利益而選擇做不做一個行為,從而使小孩變得逃避挑戰,每每只會做最低標準以求得到獎勵或避免懲罰。而且,常用獎罰,小孩會逐漸變得關注外在的好處和反應,使小孩的焦點在於如何取得好處和別人的讚賞,多於自己內在的想法。當小孩成年後,外界再沒有那麼多獎罰去控制他的行為時,而又對自己的想法並不理解,做事就容易變得失去目標和依據。
那麼,家長們還可以如何處理小孩在外吃飯搗亂的問題呢?
讓小孩「忙碌」一點
Natalie解釋,其實父母跟小孩到餐廳吃飯的過程,對小孩來說是很漫長的時間,建議家長可以事先帶備一些適合在餐廳玩的小玩意,在等候用餐時讓小孩不會無所事事。另外,如果可以的話家長不妨跟小朋友一起聊天,留意餐廳裏有不同的物品、不同的人,跟小孩玩一些觀察的小遊戲,小孩就會在遊戲中快樂不知時日過。
不用獎罰 善用邏輯結果
若果小孩最後真的坐不定,甚至騷擾到別人,Natalie指家長不需要用獎罰方法應付,只需要告訴小孩邏輯結果,然後小孩從中可以學習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結果。例如,如果小孩在吃飯的過程中動來動去開始騷擾到別人,我們可以告訴小孩:「似乎你吃飯吃得不太專心,你的行為騷擾到其他食客。如果你不能好好坐著吃飯,不要緊,我們就要離開餐廳,不能繼續吃了。」
這個過程不是要懲罰小孩,跟獎罰小孩截然不同。我們獎罰小孩背後的結果,可以是跟行為完全不掛勾,例如他坐好吃飯,我們獎他一杯雪糕,當中是沒有邏輯關係;而他吃飯坐得不好,以致他騷擾其他人,所以要離開,這就是一個有邏輯性的結果。家長可以安排一個邏輯結果,讓小孩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
其他文章:【婆媳關係】全職媽媽開專頁讓新抱出文發洩 兩個月吸萬4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