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者赴中國投身大熊貓研究 為何紀錄中瀰漫哀傷愁緒?|王璞

撰文:王璞
出版:更新:

關於大熊貓我知道得夠多的了吧?這是看到喬治·夏勒(George Schaller)《最後的熊貓》(編按:繁體版譯名為《最後的貓熊》)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可是瞟一眼中譯本序中的作者介紹,好奇心動了:「夏勒博士曾任紐約動物協會保護部主任,是國際著名的保護生物學家。先後研究過非洲大猩猩、獅、印度虎以及喜馬拉雅野山羊等物種。在中國,夏勒與我合作研究臥龍的大熊貓更達五年之久。」
文:王璞|原題:《最後的熊貓》

《最後的貓熊》封面(網絡圖片)

有外國學者參與中國大熊貓研究?還長達五年之久?

老實說,在紀實寫作,尤其是有關中國的紀實寫作方面,我絕對的崇洋媚外。國人思想禁區太多,且深受革命大批判思維和語言影響,他們筆下的所謂紀實只能姑妄聽之。豪言壯語套話廢話太多,寫光明就燦爛輝煌,寫黑暗就呼天搶地,這種文風紀夢還湊合,紀實則令人生疑。

讀過彼得·海斯勒(何偉)《中國三部曲》、麥克爾·梅爾《再見老北京》、馬修·波利《少林很忙》等洋人的中國紀實,我對國人寫的紀實文學就更不屑一顧了。好吧,現在就來看看這位外國專家怎麼寫熊貓。這本書是他1980年至1985年在四川跟蹤研究大熊貓的紀實。

George Schaller(網絡圖片)

我作好了讀一本學術式流水賬的準備,可是只讀了第一章,本來懶洋洋半坐半靠的我,漸漸坐直,驚艷!如此密集的信息,卻以如此節制的文字表述,而且流露在字裏行間的那一種詩情畫意,令人動容。

趕緊放下書去網上「人肉」夏勒其人,看看這是何等神聖。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夏勒在世界動物學界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先驅。當今世界頭號大猩猩專家、獅子專家、老虎專家,都得叫他一聲「前輩」。他不僅為搶救中國大熊貓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堪稱藏羚羊的救命恩人。當他八十年代後期獲準進入西藏研究藏羚羊時,這種一度漫山遍野的動物正瀕臨滅絕,從大約一九八五年開始,為採集牠們的羢生牟取暴利,牠們遭到了大肆屠殺,數目銳減90%。是夏勒持續兩年的野外跟蹤研究,揭開了藏羚羊急劇消失背後的血腥真相,促使歐美禁止有關交易,并促使中國建立了羌塘自然保護區。

大熊貓香香 (lalapanda 攝)

關於這,他也寫了一本書。事實上,迄今未止,他一共寫了十六本書講述他的野生動物研究,其中有兩本書成為膾炙人口的暢銷書,這本《最後的熊貓》就是其中一本。

我一口氣把《最後的熊貓》讀完,從中至少了得知了三件事:

一,大熊貓的眼圈為甚麼那麼大那麼黑?不是為了賣萌,而是為了嚇人。因為牠們本是遺世獨立的君子,愛好自由和清靜,天真地指望用這對假裝的大眼嚇走破壞牠們安寧的傢伙。被人圈養到動物園裏的大熊貓也許得到了穩定的食物和安全保護,但是尊嚴蕩然無存。脫離了固有的文化,牠們生活雖然平靜,卻變成一場空洞的悲劇。所以你若細看那雙眼睛,便會發現:除了警愓之外,更有深深的憂鬱。

唐山動物園大熊貓「梅浜」。(百度百科)

二,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英美牽頭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便以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幫助中國啟動科學有序的大熊貓研究,派出他們的頂級專家,建立起大熊貓研究中心。

三,大熊貓的生存危機,主要不是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牠們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是人類的野蠻擴張造成了牠們的困境。

夏勒的五年熊貓研究,跟他在非洲、印度和美國作的野生動物研究一樣,致力於將捉獲的野生動物放歸山野。然而在中國,他失敗了。只好黯然離去。人們說,在他的十六本書中,《最後的熊貓》是最悲傷的一本。我感覺也是這樣,悲傷、憂傷、哀傷的情緒彌漫全書。最難忘是離開大熊貓基地的那一天,經他力爭放歸山林的大熊貓珍珍突然在他面前現身:

大熊貓香香(右)與母親真真。(網絡圖片)

「我發現她蜷着身體坐在一塊爬滿青苔的大岩石上。腦袋低垂,嘴埋在交疊的前臂里。我悄無聲息挨近到距她四十五英尺處,靜靜等候。她抬起頭,滿不在乎地看看我,轉背對我,斜倚着身子,照舊睡她的覺。在她無視我存在的態度中,帶着驚人的自信和自由。兩個半小時後,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她舉臂擋住臉,伸伸懶腰,打個大呵欠,爬下岩石,開始嚼竹筍。我至此離去,而她的身影在幽暗竹林中發出柔和的光輝,象飄飄而落的雪花,融化在森林裏。」

不絕如縷的依依別情,使人黯然神傷。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Facebook帖文。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王璞其他文章:20世紀最重要流亡學者Edward Said 自傳紀錄孤獨與困惑

【王璞其他文章:被當作二流小說家卻受名作家推崇 淺談毛姆小說的各種魅力

作者簡介:王璞生於香港,長於內地。上海華東師大文學博土。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零零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鳥》、《送父親回故鄉》;散文集:《呢喃細語》、《整理抽屜》、《別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圖書館怪獸》、《小屋大夢》;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訐小說研究》、《我看文學》、《散文十二講》(此書內地版改名為《作文十二講》、 《小說寫作十二講》、教學參考書《現代傳媒寫作教程》等。長篇小說《補充記憶》獲天地圖書第一屆長篇小說獎季軍,長編小說《么舅傳奇》獲天地圖書第二屆長篇小說獎冠軍、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