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素超標時數去年升35% 元朗飆6成 環團料因疫情放緩排放增
本港不時受煙霞籠罩,部分地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更「爆錶」。有環團檢視本港去年15個一般空氣監測站數據,發現錄得AQHI超標、即指數7或以上,健康風險屬高的總時數達2178小時,較前年的1609小時上升約35%,但仍是2013年以來第三低紀錄。空氣污染「重災區」首三位依次為屯門、元朗及北區,其中元朗超標時數增加近6成。
環保署解釋指,本港西部和北部地區AQHI 達7或以上時數相較其他地區略高,主要反映這些地理位置較容易受區域性空氣污染影響,而非有地區性原因導致這些地方的空氣污染特別嚴重。
環保署自2013年底起,以AQHI取代空氣污染指數(API),分為5個健康風險級別,指數達7代表健康風險高,8至10屬甚高,10以上則為嚴重。
五大重災區依次為屯門、元朗、北區、東涌及大埔
綠色力量發現,五大空氣最污染地區,依次為屯門、元朗、北區、東涌及大埔,去年AQHI超標時數分別為318小時、260小時、211小時、178小時及164小時。其中以往被認為較少污染的大埔,近年躋身「五大」,或有顯著持續增加的排放。此外,有關地區位處本港西面及北面,大部分納入擬建的北部都會區及北大嶼山區域,預計日後將有約350萬巿民居住,佔本港約一半人口。
綠色力量:新發展區應做好交通規劃 增設通風走廊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分析指,主要污染物為臭氧,但本港及內地的汽車及工業排放也不容忽視,認為日後在新發展區應做好交通規劃,例如減少高排放的化石燃料汽車數量、增設通風走廊,並增加植被面積為城市降溫,減少臭氧形成。
疫情初期超標日數大減
綠色力量亦發現,AQHI錄得10+的總時數和總日數,由2019年的276小時和61日,其後兩年分別大幅跌至72小時和37小時,以及22日和14日。
「高風險時數」、「高風險日數」及AQHI錄得10+的總時數及日數,2020年顯著下跌,綠色力量分析指該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下內地封城、實施嚴格的客貨管制及本地防疫措施(例如在家工作),相信跌幅與本地及跨境運輸、工業活動,以及珠三角地區能源生產相關的排放減少有關。
前年初內地封關初期 本港空氣污染超標日數罕有歸零
鄭睦奇補充,污染源不會突然大幅增加或減少,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或與熱帶氣旋有關,分析指2020年受其影響而超標日數為28日,2021日增至40日,但強調排放仍是最大問題。翻查過往數據,2020年1月內地封關初期,超標日數罕有歸零,至同年9月,每月超標日數仍維持單位數,或與運輸及工業活動停頓所致,但隨著疫情放緩,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去年1月超標日數重返12日,為全年最高月份。
環保署:本港西面及北面易受區域性空氣污染影響
環保署回覆稱,短期空氣質素變化主要受氣象或特殊情況影響,例如2019年因有較多颱風影響香港,2020年很多活動受到防疫措施不同程度影響等,故不能基於短期(包括年與年之間)的AQHI變化判斷整體空氣質素狀況。
該署表示,本港西部和北部地區﹙包括元朗、屯門、東涌及北區﹚AQHI 達7或以上的時數相較其他地區略高,主要反映這些地理位置較容易受區域性的空氣污染影響,而非有地區性原因導致這些地方的空氣污染特別嚴重;而大埔是位於較容易受區域性空氣污染影響的地區。
發言人又指,在發展北部都會及北大嶼地區時,政府會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就有關指定工程項目進行法定環境影響評估,就空氣及其他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及建議可行的緩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