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辦拒公開8800幢歷史建築圖片 涉私隱版權 坊間難了解死因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古蹟辦於25年前曾就全港歷史建築普查,並記錄約8800幢建築物,惟早前經團體及傳媒查詢後,終於公開該8800幢建築物列表。不過名單上紀錄格式不一,本土研究社早前向古蹟辦要求索取建築物的圖片紀錄。
事隔一個多月,古蹟辦回覆指因涉個人私隱及大量工作拒絕公開。本研社陳劍青批評當局做法不合理,認為公開圖片有助民間了解部分建築物的「死因」,將繼續向當局要求公開文件。

相關報道:

本港8800幢歷史建築曝光 九龍城近百年歷史戰前唐樓群不獲評級

+5

古蹟辦於25年前曾調查全港建於1950年前的建築物,當時紀錄了全港有約8,800幢相關建築,其後從中挑選1,444幢歷史價值較高的建築,逐一展開評級工作。

文件除披露8803幢建築物的名單及地址,亦有四份由專家團隊整合的報告,當中提到曾為建築物拍照存檔,並有為每項建築物整合地圖及建築資訊。

+5

古蹟辦指涉個人私隱

本土研究社於3月取得建築物清單後,於3月底進一步向古蹟辦索取圖片紀錄及地圖等資料。惟至日前獲古蹟辦回覆指拒絕公開。古蹟辦表示圖片涉及住户的個人資料,未取得許可前不能用作調查外的用途,因此根據公開資料守則內的個人私隱拒絕公開。

古蹟辦又指,若公開圖片紀錄須逐張圖片檢視,確保未有個人資料被公開。而調查團隊有於從地政總署購買的地圖上作手繪紀錄,由於地政總署的地圖有版權保護,若複印要支付費用,古蹟辦需要就逾8800幢建築物,逐一從地圖上描出,並與地政總署處理版權問題。古蹟辦稱,將涉及大量工作(substantial work),因資料要透過不合理地使用部門的資源才能提供,故根據公開資料守則內的條文拒絕公開。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公開圖片紀錄除涉公眾知情權,亦有助民間研究。(資料圖片)

陳劍青指公開圖片有助了解建築「死因」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批評古蹟辦做法不合理,認為當中不少為政府建築物,質疑違反個人私隱的講法。他又稱,古蹟辦早前開展餘下6,000多幢戰前建築物的研究,認為公開紀錄不會涉及額外工作。事實上,本土研究社早前就8803幢歷史建築整合成地圖,質疑若民間有能力做到,為何有關部門不可以。他表示,當局公開圖片紀錄除涉及公眾知情權,同時有助民間研究,可更清楚部分不獲評級建築物的「死因」。他稱,本土研究社會繼續去信古蹟辦要求公開紀錄。

山頂盧吉道27號、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逾百年歷史大宅被紀錄於8,800幢建築物之中。(資料圖片)

一度限制公開建築物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研究社早前向當局索取建築物清單時,古蹟辦一度限制他們公開清單,當時同樣以版權為由,最終於本研社及傳媒查詢後終公開名單,發現部分未被列入1,444清單的「滄海遺珠」,包括及後被列為新增項目的盧吉道27號,以及九龍城多幢有逾80年歷史的唐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