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棄劏房做「麥難民」  調查:無家者兩年間增14%

撰文:陳宇軒
出版:更新:

多個關注全港無家者的組織和學者,聯同5名立法會議員舉行申訴會議,展述「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2015」報告。報告顯示,露宿者人數比2013年的調查增加14%。學者解釋,由於租金高昂及居住環境惡劣,加上露宿者收容中心或單身人士宿舍的居住年期只限半年,不少人只能短暫上樓,很快被迫回到街上露宿,或成為「麥難民」,建議短期內延長收容中心宿期至一年半,長遠期望當局承擔責任,增撥土地及資源,盡快解決無家者面對的住宿、健康等問題。

關注組織和黃洪均認為,短期應延長收容中心住宿期至一年半。(陳宇軒攝)

現年66歲的周先生曾居收容中心半年,失去居住資格後,曾打算在上海街租住板間床位房,惟環境實在太惡劣、侷促,寧願當「麥難民」都不想搬進去,後來在關注組織幫助下,獲安排住入24呎的板間房,每月支付約2000元租金和雜費。周先生慨嘆自己有心臟病等長期病患,無能力工作,生活困苦,希望盡快可安排上樓。

周先生(中)寧願當「麥難民」都不想搬進劏房。(陳宇軒攝)

周先生的處境只是無家者問題的冰山一角。由中大、城大、社區組織協會等多個關注無家者持份者發起的調查,去年10月底統計出全港無家者約有1,614人,較2013年調查增加14%,無家者當中有近三成人為長期病患者,亦有人有賭博、喝酒、濫藥的習慣。

調查亦發現約48%無家者居住在街頭,超過15%則是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休息。

租金高昂 寧瞓街拒上樓

有份研究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無家者人數兩年來不跌返升,反映問題未曾解決,愈趨嚴重,租金高昂和環境差劣為首要問題,令不少人寧願「瞓街」都不願上樓。他指,政府沒有著力關注無家者問題,無制定相關政策,無牽頭做無家者調查,以致問題持續。

關注組織和黃洪均認為,短期應延長收容中心和宿位的住宿期,由半年增加至一年半,並增撥資源,優化現行流動醫療車服務,長遠而言應由政府定期作無家者調查,制定針對政策援助,同時可考慮撥出閒置土地或校舍,興建收容中心或宿舍,將宿期擴大至三年等。

立法會議員黃定光認為,政府應成立跨部門小組研究問題,多方面針對無家者的住屋、醫療等問題,制定一系列政策解決,並會向政府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