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當佛誕也是公眾假期 為何香港沒有「天后寶誕」假?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今日(5月22日)是四月初八佛誕日,打工仔(但「勞工」無份)可享有一天公眾假期。將宗教紀念日定為假期,不單純是放假問題,更重要是體現該宗教在社會上的上地位,所以20年前政府把佛誕納入公眾假期,自然受到佛教團體歡迎。
根據官方說法,現時本港有「六大宗教」,即基督教、羅馬天主教、佛教、道教、孔教和伊斯蘭教。現時基督、天主和佛教有專門的節日,其他宗教信徒或會覺得不公平。當中道教和孔教,近年都積極推動將相關的宗教紀念日,定為公眾假期。
要改動公眾假期,牽涉兩個複雜的問題:背後標準為何、又要拿什麼假期「交換」。須知道宗教信仰本身難以量化,要化為精確的假期日數,難有客觀準則。況且六大宗教以外,本港也有很多影響力不低的傳統信仰,例如拜天后等。那既然要訂立道祖誕、孔聖誕假期,為何又不可以訂立天后誕假期?

六宗教在港地位超然,具實際政治影響力。圖為六宗教領袖與前特首梁振英出席國慶慶祝活動。(佛教聯合會網頁)

延伸閱讀:【剖析宗教界】為何宗教界選委只限六宗教? 政府也無明確解釋

六大宗教地位超然 約定俗成無客觀標準

要解構「宗教假期」的合理性,必須從六大宗教的「超然地位」說起。目前六大宗教地位,很大程度是在政治上「方便管理」,六大宗教及其背後的代表組織,在本港宗教界具領導地位,且在特首選委共佔60席。然而這些宗教團體是否真的可以廣泛代表本港的信仰、甚至對該宗教的代表性,長久以來坊間都有所疑問。

根據政府《香港便覽》,六大宗教信徒人數分別為:基督教約48萬、羅馬天主教約37.9萬、佛教逾100萬、道教逾100萬、伊斯蘭教約30萬,孔教則沒有官方數字。不過,港府現時沒有宗教團體註冊制度,人口普查也不會詢問受訪者的信仰,信奉人數無客觀準則。

接納儒家就叫信孔教? 燒衣拜祖先就是道教教徒?

以孔教為例,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過往接受查詢時,曾表示只要接受、信儒家思想即可成為「孔教徒」;意味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的全港市民,大部份都「有潛力」被視為孔教徒。圓玄學院前總幹事梅寶鴻2009年則表示,本港華人家庭普遍習慣於家中供奉祖先及燒香拜神,此習俗為道教儀式之一,所以深信本港道教徒有過百萬。

湯恩佳(右三紅衣者)曾表示,信儒家思想就可以是孔教徒。(資料圖片/林炳坤攝)

延伸閱讀:【剖析宗教界】孔教選委最代表港人? 湯恩佳:信儒家就可是教徒

以上問題可引伸到「如何界定宗教假期」的討論。因信徒無客觀標準,要以這作為爭取假期理由,自然欠說服力。但六大宗教有實際政治影響力,政府不能不正視他們的聲音。

覺光法師爭取多年 回歸後政府終立佛誕假期

不過假期一旦要改動,乃牽一髮動全身。現時香港有17天公眾假期,日數不變之下,要增加新的宗教假期,必須以其他假期作交換。香港過往是英國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所以在回歸前,只有基督信仰的聖誕和復活節,是與宗教有關的假期,假期日數也較多。

這種安排一直受到部分社會人士質疑,例如佛教傳統源遠流長,在亞洲各地包括香港,影響力頗大,不少市民也會唸經禮佛。已故前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自60年代起,就爭取將佛誕成為本港公眾假期,多年來帶領弟子發動簽名運動,團結各界支持。覺光法師在政界長袖善舞,與港英、特區以至北京政府都有打交道,並參與《基本法》起草。最終在回歸後,特區政府終有所行動,1998年提出分別將勞動節和佛誕日列為公眾假期,取代原先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及國慶翌日,獲立法會通過。

每年佛誕,長洲都會有太平清醮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及遊客前往。(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太平清醮】一文看清往返長洲交通攻略 包山賽後加開巴士特別線

梁振英提出設孔聖誕日、道教日

立下一個新的宗教假期之後,其他未「受惠」的宗教自然更努力爭取成為下一個。孔教學院認為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2006年,該院和另外幾大宗教團體召開會議並達成共識,支持將孔聖誕(農曆八月廿七)作為公眾假期,扣除復活節假期其中一天。

只不過孔聖誕假期在社會未獲廣泛共識,尤其要扣減復活節長假,變相打散假期,公眾自然有意見。2010年1月,立法會否決促請政府將孔子誕辰定為公眾假期的議案。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推動孔子思想及改動假期是兩回事;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去年亦提出訂立孔聖誕假期,勞工及福利局則回應指,未見社會廣泛訴求。

道教問題亦類似,2000年代起,道教已開始爭取道祖(老子)誕列為公眾假期,曾德成於2009年曾表示可以研究。道教聯合會先後於2010和2011年,入紙向政府申請把農曆二月十五列為道祖誕假期,不過最後仍然未獲社會廣泛支持。

為回應宗教團體的強烈訴求,梁振英於2012年競選行政長官時,分別提出設立「孔教日」及「道教日」。但他上任後沒有將孔、道兩教紀念日列為公眾假期,而是「折衷」處理。政府先在2013年,將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道教日,再於2014年將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孔聖誕日。

每年天后誕,全港各地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馬逢國倡刪復活節假換孔聖誕日 勞福局:未見廣泛訴求

拜天后影響力不低 為何又無假放?

另一個問題是,六大宗教以外的信仰又如何?論普及程度,拜天后在本港也不低。香港從前是漁港,漁民出海時習慣拜天后祈求平安,傳統至今仍然存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本港各地尤其是蒲台島,都有大型慶祝活動。拜天后活動,集合儒、釋、道的特點,也具有香港本地特色,而本港現時有近百座天后廟。

只不過現實難題在於,拜天后終究是民間傳統信仰,並無一個較大的組織統合,在政治層面沒有人「話得事」去爭取天后誕假期,在民間的討論也較為零碎。所以即使拜天后在港的歷史比不少宗教都要長,「天后寶誕假期」相信仍是遙不可及。

換言之,宗教紀念日與公眾假期的問題,更多是視乎政治實力。哪個宗教有更多資源、有足夠社會影響力和話語權,誰就可以「成功爭取」假期。即使孔教和道教至今未有專門的公眾假期,至少也已促使政府重視其紀念日。

新加坡信仰多元,宗教假期同樣十分多元。圖為當地衞塞節傳統活動。(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圖片/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剖析宗教界】01百科:香港宗教勢力比拼

新加坡多元宗教假期 但須取捨

如果參考外國例子,新加坡也是一個多元信仰的地方。當地公眾假期只有11天,不過當中就包含了南傳佛教的衞塞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和哈芝節、基督信仰的耶穌受難日和聖誕節、印度教和錫克教的屠妖節等。

只是宗教假期多,現實上就有取捨。例如新加坡農曆新年不放年初三,聖誕節翌日也沒有假期。

梁耀忠當年曾提出保留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因為會增加公眾假期日數,遭到商界否決。(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政策分析】放「勞工假」的你 為何復活節「銀行假」不是你的?

增加假期總日數? 問過商界未?

或許有人會問:直接增加假期日數不就行了吧?很抱歉,現實情況是極難,因為現時就連劃一勞工假(12天)和銀行假(17天),商界也「鬼殺咁嘈」,認為會增加多少成本云云,討論多年都沒有成果。總之任何有關增加假期的建議,必會招致商界極力反對,政府至今也無心出手處理。所以香港人工時長年假少,公眾假期表面上比其他地方多,但打工仔還是做到「爆肝」。

當年立法會表決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時,議員梁耀忠就曾提出保留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修正案,但由於這會把公眾假期增至18日,結果在商界以「削弱香港競爭力」為由一致反對下,於分組點票被否決。因此如要增加其他宗教紀念日的假,市民看來還是要「乖乖交出」其他假期填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