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醫院重建 廣華用心智慧建設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廣華醫院重建計劃是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項目之一。植根社區服務市民逾百年的廣華醫院,大部分建築物均已建成逾半世紀,屋宇結構及裝備日漸殘舊,地方不敷應用,難以應付現今殷切的醫療服務需求。為確保醫療系統發展均衡穩健,醫管局決定重建廣華醫院,冀望透過重建提高醫院面積標準,改善醫院設計以及提升樓宇設施,務求切合以病人為本的現代化醫療服務模式。
重建計劃籌備工作始於2013年,為維持原有醫療服務,主要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於2016年6月開始,經過數年工程,第一期大樓已於2022年12月竣工。重建廣華醫院對聯網、醫院及總部工程團隊均是一項重大挑戰,全靠同事齊心協力,才能達致今天的成果。

撰文:醫院管理局工程拓展總監盧國華

廣華醫院重建計劃其中一項挑戰是確保東華三院文物館這座法定古蹟不受工程影響。文物館與醫院新大樓兩座古今建築形成強烈對比,相映成趣。

挑戰(一):原址重建

重建廣華醫院為原址進行的項目,為確保施工期間不會中斷各類服務,重建須分階段進行。醫院在原址維持必要的臨床服務,繼而把其他輔助設施,例如辦公室、貯存室和職員宿舍暫時遷往別處,包括九龍中聯網的其他醫院。醫院各部門在搬遷時一方面須確保服務不受影響,另一方面亦面臨新冠疫情、流感等帶來的挑戰。雖然原址重建困難重重,但醫院上下竭誠努力,恪守為油尖旺區居民服務的初心。

挑戰(二):法定古蹟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一直堅守東華三院「贈醫施藥」傳統,發揚「救病拯危」精神以服務市民。當年的醫院大堂一直保存至今,成為東華三院文物館這座法定古蹟。重建第一期工程進行期間,承建商嚴格按照屋宇署批核,開挖地庫時周邊的鞏固、防止滲漏工程和帷幕灌漿工程,並嚴密監察地質情況,包括文物館及周邊地面沉降幅度,以及地下水位情況有否偏離可接受水平,即使在香港錄得最高雨量的極端降雨時,仍能確保文物館不受挖掘工程影響。

挑戰(三):新大樓入伙

第一期大樓入伙時除了要顧及大樓及時啟用,還要在遷入時確保醫院服務不受影響。因此,搬遷服務需要周詳計劃,尤其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遷入新大樓當日,團隊要運送八名溫箱裡只有手掌般大的危重新生兒,每名小嬰兒由多名資深醫護人員全程護送,經過事前反覆練習移動路線,以確保遷移可在無風險情況下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後全部安全到達,令同事上下感動又滿足。

廣華醫院第一期重建工程歷時數年,第一期大樓已於去年四月投入服務,提供超過1 200張病床,設有14間手術室。

第一期大樓帶來更先進設備及優質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第一期大樓已於2023年4月投入服務,第一期大樓建築樓面面積約145 000平方米,提供超過1 200張病床,設有14間手術室。醫院的一站式日間醫療中心既減低病人住院需要,亦完善病人治療和健康管理。

新急症室擴展近2.6倍,急救房由一間增至五間,並設有急症科病房、流感徵狀隔離區域及24小時電腦斷層掃描服務。過往診症設施不足,以致患者在急症室的輪候時間增加,擴建後能有效縮短輪候時間。急症科病房投入服務後,可以分流處理無需長時間住院的病人,有助縮短病人輪候時間。

整項重建計劃完成後,廣華醫院竹的手術室會增加一倍至20間,而診斷和放射服務設施、隔離設施、日間護理服務、專科門診服務等均會加強,鞏固廣華醫院作為一所大型急症醫院的角色,以提供全面住院及日間醫療護理服務。至於現時由東華三院營辦的中醫藥服務和預防性護理服務設施,也會於重建後重置,並會增設中西醫部住院病房。

與此同時,廣華醫院借重建契機引入多項科技配套,包括鋪設5G網絡,成為醫管局轄下首間全院提供5G網絡服務的醫院。透過5G低延遲、高頻寬的特性,逐步推動廣華醫院實現遙距醫療、遙距手術等服務,同時推動數位轉型,支援廣華醫院中央指揮中心、醫療紀錄電子化系統等應用,冀能為病人帶來莫大裨益,促進醫療成效。

展望將來:第二期工程

廣華醫院第二期重建計劃已展開,包括拆卸舊大樓主座、北翼和東翼等建築物,興建醫院第二期大樓,而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則會進行翻新。承接第一期重建計劃的挑戰,第二期重建計劃的工程團隊及承建商會繼續嚴格執行對文物館的保護措施及相關監察,以確保文物館不受工程影響。同時,因第二期重建計劃的地盤靠近廣華醫院第一期大樓及附近民居,承建商亦會定期為醫院及地盤周邊環境量度音量及震動水平,以確保符合相關環境保護條例的要求及標準。

完成整項重建計劃需時,感激市民的耐心及包容,支持醫管局團隊完成此項任重道遠的工作。

醫院管理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