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醫療事故|十年至少3次胃喉插錯肺 病人組織斥不可接受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醫院發生一宗嚴重醫療事故,一名61歲男病人在本周日(16日)需要置換新的鼻胃喉,並由醫護經鼻胃喉輸注營養奶。病人兩日後情況轉差,醫生隨即為病人急救及安排支氣管鏡檢查,發現病人鼻胃喉誤插入支氣管內。

翻查資料,過去十年曾發生過3宗同類「插錯喉」的醫療事故。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情況不能接受,亦反映過去檢視同類醫療事故時不夠全面,或者不足以減少意外發生次數,倡加入科技,如用人工智能檢查X光片以減少意外發現。

伊利沙伯醫院發生一宗嚴重醫療事故,一名男病人遭「插錯喉」。(資料圖片)

伊院一名61歲骨科病房男病人在本周日(16日)需要置換新的鼻胃喉,其兩日後情況轉差,醫生隨即為病人急救及安排支氣管鏡檢查,發現病人鼻胃喉誤插入支氣管內。

翻查資料,過去十年曾發生過3宗同類「插錯喉」的醫療事故,包括在2014年將軍澳醫院一名92歲女病人遭插錯胃喉入肺,兩名醫生在看X光片時未有發現錯誤,病人在餵食一小時後出現呼吸困難並在其後亡;2019年大埔那打素醫院一名60多歲的男病人胃喉插錯左肺,醫生看X光片時同樣未有發現出錯,病人在餵食後心臟停頓。

此外,長洲醫院在2010年亦曾出現過類似事故,但調查發現病人曾做食道癌手術,胃部被轉至胸腔,故不列作醫療事故。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情況不能接受,亦反映過去檢視同類醫療事故時不夠全面及足夠,希望今次根源調查委員會可以全面檢視整個程序,「如果一次係指引問題,兩次係培訓問題,咁第三次係咩問題?」

他表示,據新聞稿所指,護士有跟中程序做檢查,故需要了解是否仍有未知的風險因素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次數。2014及2019兩宗的醫療事故均涉及醫生看錯X光片,彭鴻昌表示,有時病人照X光的姿勢可能影響了醫生分析,可以倡加入科技,如用人工智能檢查X光片以減少意外發現。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表示,醫院交代的資料不太足夠,暫難以了解是否涉人事疏忽,希望醫院可以公代更多的資料如涉事的醫護的資歷,及在病人左支氣管內發現鼻胃喉的原因等,以釋除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