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心口痛入院翌日亡 夫質疑未駁心臟監察儀 醫生稱未符條件

撰文:凌子淇
出版:更新:

家庭主婦疫情期間胸口痛入瑪嘉烈醫院,翌日凌晨因心臟主動脈剝離不治。家屬到院時發現主婦未有接駁心臟監察儀器。死因庭今(3日)展開死因研訊,死者丈夫稱其妻曾稱心口如被雷劈,他即報警送妻入院,惟當時正值疫情,他目送妻被安排入院後便要離開,這亦成了他與妻的永別。他翌日早上獲告知妻不治後到院,醫生認沒為其妻接駁心臟監察儀,他質疑其妻因心口痛而入院,為何仍未有駁上監察儀。有作供的醫生指,心臟監察儀主要用於監察心律不正或急性心肌梗塞等病人,惟事主當時未有符接駁該監察儀的條件。

死者潘玉玲(終年57歲)生前為家庭主婦。2021年12月4日下午,潘在家中突感胸口痛,之後入住瑪嘉烈醫院,延至翌日早上不治,死因是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

死者潘玉玲的丈夫孫智聰(右)及女兒。(凌子淇攝)

潘形容胸口痛如雷劈

潘的丈夫孫智聰供稱,潘曾於2017年確診患上子宮內膜癌,接受切除子宮手術,及於2019年在醫院照心電圖,發現其血壓偏高。2021年12月4日下午4時半,孫收到潘來電,說突然覺得胸口痛,形容:「好似撕裂咁、好似雷劈咁。」

心電圖有異樣但血壓心跳無問題

孫即報警,他趕回家見潘已倒在地上,雖仍清醒但無法動彈。及後潘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獲安排心電圖及胸腔X光檢查,其血壓及心跳無問題,但心電圖有異樣,醫生遂處方「脷底丸」,惟潘服藥約數分鐘後即嘔吐。

注射11支強心針搶救無效

晚上8時許,潘獲安排上內科病房,由於當時疫情關係,孫無法再陪伴妻子,這亦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妻子。當時孫曾再三叮囑護士,潘胸口曾有劇痛。及後孫離開醫院,期間潘曾稱胸口痛並再兩度嘔吐。至清晨6時45分,孫獲院方告知其妻出事,注射11支強心針後仍搶救無效,延至7時16分證實不治。

孫曾問醫生有否發現監察器有異常

孫自言當日「有啲情緒」,到達醫院後發現潘病床有監察心跳的儀器,遂問醫生是否因為看到監察器出現異常,醫生卻指潘沒有接駁量度心跳儀器。他質疑院方為何明知其妻胸口痛入院,仍不使用儀器監察其心跳,反問院方若及時發現潘有異樣,是否可以立刻施救。

急症科醫生指潘的心臟無雜音

時任瑪嘉烈醫院急症科醫生陳宇泰指,當晚曾替潘進行一系列檢查,潘心臟沒有雜音;左右兩邊手的血壓上壓數值相差17度,X光片顯示其肺部縱膈約為7.5厘米,兩者均屬正常水平;但心電圖呈現T波反轉。基於心電圖的異常,陳懷疑潘或因心臟病引發胸口痛,遂處方「脷底丸」。

有記錄潘有胸口痛但無列明有心臟病

死者丈夫追問,其他醫護人員是否知道潘可能有心臟病,質疑院方為何未有監察其心跳。陳認當時紀錄潘有胸口痛,沒有列明她有心臟病,並說急症室紀錄未有提及潘曾嘔吐。

時任瑪嘉烈醫院內科醫生何皓琳稱,當時診斷死者潘玉玲是胃炎。(凌子淇攝)

內科醫生診斷潘有胃炎

時任瑪嘉烈醫院內科醫生何皓琳供稱,她當晚11時50分替潘進行檢查,當時潘清醒,已沒胸口痛,只感到上腹痛及有胃氣。何當時診斷潘有胃炎,處方紓緩藥物,並安排醫護每4小時進行一次檢查,之後沒再負責診治潘。

清晨巡房發現潘不省人事脈搏停止

院方紀錄顯示,潘於翌日凌晨1時左右曾嘔吐,院方替她注射止嘔藥;凌晨4時,潘無明顯異樣;早上6時,病房職員巡房時發現潘不省人事,脈搏停止,最終搶救不治。

心酵素無明顯上升

何指雖然潘曾在急症室投訴心口痛,但她除了血壓偏高,驗血報告的心酵素沒有明顯上升,心電圖亦無指向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情況。由於潘心臟有少許雜音外,何懷疑是慢性心瓣問題,建議再做心臟超聲波檢查。

心口痛及心酵素上升才可判斷心肌梗塞

被問到潘的心電圖出現T波反轉,何解釋這情況有多個可能性,若要判斷病人是否出現心肌梗塞,不能只靠心電圖,仍須觀察病人有否持續心口痛,或心酵素上升幾倍。病人出現前述其中兩種情況,才可判斷是心肌梗塞。

潘情況未符主動脈剝離指標

至於造成潘死亡的主動脈剝離,何說判斷須視乎3項指標:病人有胸口痛、雙臂血壓相差20度,及肺部縱隔變寬至8厘米,但潘在急症室的檢查結果,她的雙臂血壓差距和肺部縱隔寬度都屬正常範圍,故未有判斷她有主動脈剝離,之後亦沒安排複檢。

心跳監察儀一般用於監察心律不正等

死因裁判官林希維問為何沒替潘接駁心跳監察儀;何解釋監察儀一般用於監察心律不正、患急性心肌梗塞,或神志不清的病人上,但潘不符合上述條件,毋須接駁儀器。

研訊明(4日)續。

案件編號:CCDI-106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