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y Awards|香港01贏四獎 曹星如五年追訪、年少獨白奪銀

撰文:冼博勵
出版:更新:

表揚優秀電視及影片製作的國際獎項Telly Awards,日前公布2024年度得獎名單,《香港01》奪兩銀兩銅。
其中《杭州亞運 追蹤曹星如轉戰業餘拳擊的五年 首次剖白人生淚與痛》及《年少獨白》,分別獲體育及健康類別影片銀獎;《香港01福島直擊 核廢水排水爭議背後》及《劏房睇樓團 直擊「複式」上下劏、站不直的家 劣中之劣怎樣住?》,分別獲短紀錄片及影像新聞銅獎。

美國的Telly Awards成立於1979年,旨在表揚優秀的電視節目、短片、廣告、新聞及紀錄片等影片製作,全球各地的新聞機構、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均會參賽。今年是第45屆,收到超過13,000份作品參賽。今年主題是「Beyond the frame」(超越框架),獎項執行董事Amanda Needham表示,「本季收到的作品水準充份反映超越框架的主題,我們的行業正在試驗新科技,和在複數的媒介中創作具說服力的故事。」

《香港01》在四個組別,分別奪得兩銀兩銅的佳績,這是《香港01》成立以來連續八年獲得Telly Awards這個國際獎項。

「網上體育影片」銀獎
SILVER WINNER: SPORTS — ONLINE

記者、攝影、剪接:楊宇翹
攝影:葉詩敏

《01體育》追蹤曹星如五年,故事原本是他由職業轉做業餘拳手,爭取東京奧運資格的歷程,然而五年人事足已幾番新,當中經歷疫情亂流,時間線也從東京奧運推進到杭州亞運,故事盛載的是一個拳手——也是一個「人」——一千八百多天以來的痛苦、掙扎、反思和蛻變。

談到得獎感受,製作人之一前《01體育》同事楊宇翹表示:「多謝曹星如。多謝他的經歷提醒我們,或許每人都在掙扎,每個人都曾經歷只想躲起來埋頭痛哭的時候,It’s not a shame。慢慢起身,慢慢重頭來過。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仍在掙扎的運動員朋友們。」另一製作人、同樣已離職的葉詩敏則說:「五年前後,現實與鏡頭下的曹星如,仍以汗水和淚水交織屬於自己的故事,願對拳擊真摯的他,一直是香港的無塵之光。」

「健康與安全 - 社交媒體影片」銀獎
SILVER WINNER: HEALTH & SAFETY — SOCIAL VIDEO

記者:蕭輝浩、胡家欣
攝影:林志龍、麥超億、趙錦添、夏家朗
剪接:林志龍

學生精神健康問題去年九月再次敲響警號,三年疫情過去,重返校園的年輕學子,情緒健康未能「復常」。這一代年輕人既面對學業、家庭、朋輩關係等問題拉扯,亦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部分人士對他們的負面標籤。

《香港01》於去年底推出《年少獨白》系列,邀請4位年輕人分享他們成長路上的困惑與憂愁,例如糾結追求理想自己、疫情期間迷失求學方向、一試定生死的壓力、升學擇業的迷惘等,同時展示他們如何解開心結,願身邊人如何助己,讓成年人可以好好傾聽。

「網上短紀錄片(40分鐘以下)」銅獎
BRONZE WINNER: DOCUMENTARY: SHORT FORM (UNDER 40 MINUTES) — ONLINE

香港01福島直擊:核廢水排水爭議背後

記者、攝影:李穎霖、梁祖饒
採訪協調:楊昭
剪接:蕭堃桁、林志龍、林幸泉、麥超億、吳梓翹
動畫:鄒嘉寶
攝影:周智堅
日文核對:張建業
編輯:勞顯亮

日本政府去年宣布長達30年的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雖然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可,但在國際間引起極大爭議,中港政府均推出反制措施。《香港01》記者在排水前夕前進福島,進入至今仍封閉的「歸還困難區」,訪問不同災民、漁民、學者等不同持份者,從科學、社會、政治和外交層面探討核廢水帶來的衝擊。

記者李穎霖表示,「感謝所有受訪者分享他們的想法,以及所有參與報道的同事的努力。身處香港,大家對排水的擔憂主要是食品安全,但事件的爭議其實遠超這層面。短時間內製作的報道未必完美,但希望這條紀錄片記下了多幾個不同的想法、不同面向的考慮,成為其中一個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排水爭議的途徑,及記下這件影響全球的大事。」

另一記者梁祖饒說,「這個報道由籌劃到福島採訪至後期剪接都在極短時間完成,特別感謝多名同事捱夜剪接。我們到當地採訪重返家園的災民,發現與我們事前預計很不同,日本國民更傾向相信日本政府說辭,對排水未有太大的反感,相反鄰近國家卻對此有很大爭議,很高興這條紀錄片能把災民及反對團體的看法記錄下來,也反映實地採訪的重要性。」

「影像新聞 - 社交媒體影片」銅獎
BRONZE WINNER: VIDEO JOURNALISM — SOCIAL VIDEO

記者:江麗盈
攝影:梁鵬威、盧翊銘、周智堅
剪接:蕭堃桁

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稱解決劏房問題,說會訂出最低居住「標準」,研方法禁止不達標劏房。不過,在有「標準」以前,居於「劣中之劣」劏房住戶生活如何過?社會有多款「劣中之劣」劏房?政府能否有方法優先解決這些「劣中之劣」劏房?

《香港01》超劣劏房系列報道,跟隨社工直擊多間劏房,見過複式天台屋閣仔,上層住人、下層共用廚廁,也見到有上下劏一開四的角落盒仔房,樓底只有約一米八高,還有設開放式廁所、不足40呎的劏房。

透過走入「複式」上下劏、站不直的家,由住在那裡的人訴說居住環境縱差,奈何經濟能力有限,「貪佢租平都要住」,從「有瓦遮頭總比沒有好」的悲哀,帶出取締以外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令劣質劏房變得稍為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