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福島直擊・重返災區|回去與回不去的家 復興待何時
日本311地震已過12年,但核災遺下的禍害仍未遠去。《香港01》記者親訪福島核災後,解封的受影響的區域,探訪回鄉生活的災民。
有災民為了返回心愛的故鄉,不惜與妻子分開,獨自在故鄉展開新生活。然而,有嫁到福島30年、同樣深愛着丈夫故鄉的台灣人,災後移居多個地方都無法適應,餘生或許都無法回到心心念念的家。災區百廢待興,有已歸化日籍的中國人,隻身前來開設餐廳尋找新機遇。
記者、攝影:梁祖饒、李穎霖 日本福島直擊
核災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廠所位處的雙葉町和大熊町需全町疏散。12年過後,核災遺下的禍害仍未隨時間遠去,但兩個町部份的地區已解封,可供居民搬回。
74歲志賀隆貞獨自返鄉 「太太對雙葉町再無留戀」
去年8月,雙葉町有超過5.5平方公里的土地解封,政府在JR雙葉站對開興建公營房屋供回來的災民居住,現已入住的只有86戶人,74歲的志賀隆貞是其中一戶。
志賀隆貞在雙葉町出生、成長,以往在町內擔任護士直到退休。311地震後,志賀與妻子輾轉去了十個地方避難,最終在去年10月,即雙葉町解封後兩個月獨自搬回來,但妻子並未跟隨。「她說對雙葉町再無留戀了」志賀說,雙葉町並不是妻子的故鄉,而自己對故鄉有一份愛:「聽起來不可思議,我因這個原因回來了。」
反對排水 「正承受遺害」
志賀原本的家在海邊,距離防波堤70米,離核電站也只有4公里,該處在海嘯中被夷為平地。原本的家現時已變成東日本大地震原子力災害傳承館,向大眾傳遞自然災害和核災的知識;志賀說獨居於政府興建的簇新房子,閒時種種香草、和朋友喝酒聊天,不愁寂寞。
核廢水處理問題逼在眉睫,志賀說不想向海洋排放,他有朋友亦持相同想法,並投身反對行動。作為一個受核災影響的居民,他深明核電站帶來的災害巨大,亦不贊成發展核能:「現在我們正承受核電站的負面影響、輻射的遺害。」
雙葉町的復興仍在起步階段,鎮內至今仍未有醫院、老人院,學校亦未落成,有小孩的家庭及年輕人也都不願意回來。志賀心底仍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更多人回到雙葉町家居:「更多人回來才能推動復興。」
遠嫁福島30年台灣人 「只喜歡以前的大熊町」
然而,並非所有災民都能如願回歸家園。「我喜歡的是以前的大熊町,可能我死了以後也不能回去了。」62歲的詹旭惠說。
詹旭惠是台灣人,嫁來日本亦將近30年,過往跟隨丈夫在他的家鄉大熊町定居。比起台北的繁華都市,她更喜愛大熊町的寧靜,和丈夫過着閒時摘香菇、釣魚的鄉村生活。本來以為會在大熊町平穩地過完一生,豈料311的災難,為她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災難當天的情景,詹旭惠仍記憶猶新。她當時在木材廠工作,堆放兩層樓高的木材不斷搖晃,她當時與另一女工趴在地上,兩人邊尖叫着邊爬出來,走出來時看見地面有裂痕,形容地面是「合起來又分開」。詹的丈夫其後駕住車子接走他們,途中地面突然下陷,她說整台車子飛了起來。
家距核電廠一公里 最後一批撤離居民
詹旭惠的家距離核電站只有一公里,他們一家是最後一批被軍卡車撤走的居民,看到核電站爆炸時冒出的煙。311之後,他們輾轉去過八個地方避難,住過城市,也買過山上一間逾百年樓齡的舊屋翻新,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安樂窩。
詹旭惠丈夫曾是東電的外判員工,早幾年因腦出血中風,她後來亦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無法獨力照顧丈夫,要交老人院照顧。丈夫過去鮮會透露心聲,詹旭惠在他出事後,翻閱丈夫2014年的日記,才發現他曾寫下「身體變得緊繃」。令她感到很心痛。
無法找回從前的快樂
災難發生時剛升上大學的兒子已長大成人,詹旭惠現時她搬到兒子居住的福島磐城市小名濱,獨居於住在災害公營住宅。她現在的居所寬敞,生活環境舒適,但這卻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丈夫病倒、自己變得行動不便,過往的鄰居各散東西,很多年紀較大的友人更已去世,災後顛沛流離的生活把她的心壓倒了:「好像找不到我們以前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好像從樓梯很快地滑下來一樣。」
對核廢水無特別看法
災後的大熊町經歷重建,已是煥然一新的新社區,詹旭惠回去過一次,覺得一切都已變得不一樣。在距離故鄉近20公里的地市渡過餘生,但她心中始終記掛和丈夫在大熊町渡過的簡樸日子。
對於核廢水,詹旭惠沒有特別的看法,覺得政府都會排水。
歸化日籍陝西人 到福島開餐廳尋新機遇
有人無法回去熟悉的故鄉,但也有人不怕核災的後遺症,為生計前來大熊町。來自陝西、已歸化日籍的十川彩在災後三年,由北海道來到大熊町工作,現時開了一間小型中菜餐廳,所有事情「一腳踢」。
56歲的十川彩在日本已工作20多年,過去一直在北海道工作,養大女兒。到了2014年,她嘗試到北海道以外的地方闖蕩,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福島。
「復興工作厲害 人的力量很大」
當年她剛到福島,周圍全都以黑色膠袋密封的輻射污染土,「想起也有點後悔,為什麼會跑到這地方,看着好可怕。」但她當時為了生計,並未離開,更慢慢習慣了當地的生活。
去年12月,十川彩在大熊町開了一家小型中菜餐廳,客人大多是為大熊町進行災後復興工作、除污及建築等工人,也有時為參觀的學生準備團餐。大熊町仍在建設,十川說未來可能到新的商業設施開餐廳。見證着整個復興工作的她說,大熊町近年變得愈來愈好:「復興工作真厲害,人的力量真的很大。」
作為一個餐廳老闆,日本接下來排放核廢水,對十川彩來說影響不大,她說自己沒有太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