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神農氏】大學生編本土有毒植物指南:行山唔好識少少扮代表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健力士世界紀錄中,美國的毒番石榴樹(Manchineel tree)被形容為全世界最危險的樹。它的果實狀似青蘋果,但只消咬一口也會帶來極大痛苦;它的枝椏汁液觸碰眼睛後可導致失明;如果在下雨季節站於樹底,雨水摻和樹的毒性彈濺到人身上,皮膚就會起水泡。若你認為這樹實在危險,不如乾脆燒死它,就連它死時散發的煙霧都會導致失明。
有毒植物並不罕見,過去十年,香港醫管局處理30幾宗植物中毒個案,有兒童誤食水仙花,有47歲女子採食野生菇後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今年八月初則有兩個女子在屯門蝴蝶灣採摘有毒綠褶菌回家煲湯,之後又痾又嘔。於是一班香港大學生看到新聞,決定自製本土有毒植物指南帶領香港人脫「毒」。
(攝影:鄭子峰)

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每年都會舉辦不同活動,除了有毒植物導賞,主題還有觀鳥、夜行等。

當我們談有毒植物時,我們談的可能不只是拿著一本有毒天書做個精明行山客這麼簡單。對於人類作為地球資源掠奪者這至高無上的地位,有毒植物的存在就是其中一個挑戰——你要不過於恐慌,忙著除之而後快;要不過分自信,在你連其學名都不知曉的毒液之中受苦。

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下稱學會)的成員最近印製了一本有毒植物指南《毒木不木獨:有毒植物遊》。成員Betty說,有毒植物其實不可怕,除非是四大毒草的一花一草,一羊一馬——洋金花、斷腸草、羊角拗、馬錢子。

香港的毒植物故事,就從斷腸草開始說起。

成員阿泰負責書本的早期資料搜集,為此通過幾晚頂。不過其實他最喜歡研究的是兩棲和爬蟲類。

學會的考察指南實體版已隨導賞派發完畢,他們近來把電子版上載到Facebook,點擊下圖認識本土有毒植物:

+14
我們其實不明白為什麼(有毒植物指南)會有用,你行山怎會無端端食草。
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成員 Betty

設計一場脫「毒」之旅

斷腸草花冠黃色至橙色,花冠口有淡紅色斑點,不時被誤認為清熱解毒的玉葉金花。過去十年,香港每年平均有3至5宗植物中毒個案,總計十多宗都是斷腸草中毒。

「我唔明點解啊!」每逢提到這些新聞,成員Nicole就抱頭大喊。

學會於是看了不少書和醫管局資料,製成有毒植物指南,以插畫和相片羅列記載34種本地常見有毒植物。學會從五月考試季開始籌備導賞,先後兩次去山頂作事前實地考察。「天文台說那兩星期都是雨。」活動負責人Matthew說。成員Betty說:「當天還好像說會有兩個颱風。」還好最後萬里無雲,一行十多人連同導賞員來到山頂,找尋有毒花草。

有關有毒植物指南的Facebook post 吸引很多人讚好,成員阿泰說:「比以往的多很多分享,可能大家喜歡植物,尤其是行山友會覺得指南是入門認識有毒植物的途徑,很有用。」Betty卻很疑惑:「我們其實不明白為什麼會有用,你行山怎會無端端食草。」

Betty 負責繪畫指南的插畫,指南之所以吸引人關注,也靠封面一瓶巫婆毒藥。

有些植物「以死明志」

植物紮根泥中,無法躲避捕食者的來襲,有些植物以死明志,儲起毒液,在被折斷、被吃去果實時釋出,破壞捕食者部分身體機能,甚至殺死對方。

這幾個想要主修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的Year1同學帶記者爬上港大旁的龍虎山,隨意走了十五分鐘,已經看到有毒的同瓣草、馬纓丹和海芋。葉大而綠的海芋,果實一顆顆豔紅色,曾有朋友分享兒時誤以為根莖是芋頭吃下肚去,登時舌頭發麻腫大,原來海芋食落似玻璃,並有機會導致中樞神經中毒。醫管局指引寫道:「當受到外來壓力如進食及接觸時,儲存於植物異細胞內的草酸鈣針晶束會刺穿皮膚及黏膜,引起發炎。」

海芋的根莖形同芋頭和通菜,有人曾經誤食,媒體甚至形容海芋食落似玻璃。

有些植物是汁液有毒,如野漆樹;有些植物是果有毒,如亮葉猴耳環;部分植物是全株有毒,像羊角拗,幾乎以毒相搏人類的採摘食用。「植物有機制去保護自己。」Betty說。「娃兒藤好毛茸茸、好治癒,睇到會起勢咁摸,但原來有毒,常摸可能會細胞病變,增加患癌機會。」Nicole說。

學會成員Matthew是今次活動的負責人,出書和導賞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以為自己是神農可以嚐百草。
我們發覺每個人都會有個故事,對某種植物都有些記憶,印製這本指南變得有意思。
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成員 阿泰

毒與死的故事

「像你剛才提到海芋,我們發覺每個人都會有個故事,對某種植物都有些記憶,印製這本指南變得有意思。」阿泰說,除了記者朋友食過的海芋,就連Matthew也試過行山考察時以為常山無毒後試食,卻在今次出版指南時發現常山全株有毒。

有毒植物和貧窮或勞動的人們尤其有關,2007年,孟加拉東北洪水泛濫,當地居民以野生植物蒼耳作食糧,卻因此嘔吐、昏迷,當時超過100人中毒,21人死亡。在荷蘭,農夫常種一大片風信子,遊客雀躍地走入花田拍照的同時,農夫把鱗莖切割、分類或削皮時因長期接觸風信子,高達30%的從業者因而患有接觸性皮炎。台灣司機愛嚼在嘴裡的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纖維化及口腔癌。

欲了解更多有毒植物資料,醫院管理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花5年時間編撰《香港有毒植物圖鑑—臨床毒理學透視》,揉合本地有毒植物在醫學、植物學和毒理分析學各方知識,點擊下圖看看外表吸引、內裡有毒的本地植物。

+2

在香港,一些中毒案例是源於人們採摘植物入藥治療,想要以偏方治療頑強的痛苦。的確,蒼耳全草可袪風散熱、花可除濕、果實止痛。藥用和死亡只是一線之差,差在分量。醫管局建議蒼耳的用量應有所節制:全草6–12克,花6–15克,果實3–10克。

大部分人種植或食用毒植物是為了求生,有人是為了求死。一個美國芝加哥的跨性別者因為長期在學校受欺凌,服用泰國出產的海杧果自殺,他的媽媽在《New York Daily News》訪問中說:「他以為很容易,不,他在緩慢的痛苦中死去,直至心臟停止跳動。」在中國、斯里蘭卡和印度,也有人服用海杧果自殺或謀殺他人。

指南出版之後,不少人請教學會一些常見花草是否有毒,甚至將植物繪畫出來。(學會Facebook截圖)

如果你有足夠認識,有毒植物並不可怕

植物是生態學中重要範疇,學生為學習認識不同物種,在田野考察中,要先看植物的葉形、葉肌、葉脈,之後再靠觸感確定,例如植物質感似膠手套,摸落會覺得好嚡。當學有所成,他們一眼就能在萬綠叢中分辨眼前物種。

一些婆婆或伯伯憑著自己多年經驗,會用山菅蘭和飯毒老鼠;也有街市檔主用海芋葉包水果,Nicole說人們用身邊材料製成生活工具也很正常,「但我們說的是有些人會知少少扮代表!」阿泰笑說正常行山不應該亂摸或食用植物,要先有知識再去接觸。「有啲人覺得我哋食開白色菇,上山露營見到野菇,哇咁似金菇,於是加料,點知有毒嘅。」

人們既然不認識眼前植物,就不應亂摸或亂食,最令Nicole不解的是有些人因為不了解而恐慌,甚至要求政府部門消滅某些植物或動物。
你唔好亂搞就唔會有事,先前家長因為怕醜草拮親小朋友就叫人剷走,又或大家覺得蛇蟲鼠蟻、野豬可怕;希望了解多點,讓人們釋懷點,學會跟自然共存,而不是立即跟有毒植物說Bye-bye。
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成員 Nicole

儘管有機會致死,但Betty說有毒植物並不可怕。對於人類並不完全掌握的大自然,不要過於慌張,也不要太過自以為是,Nicole如此強調。「你唔好亂搞就唔會有事,先前家長因為怕醜草拮親小朋友就叫人剷走,又或大家覺得蛇蟲鼠蟻、野豬可怕;希望了解多點,讓人們釋懷點,學會跟自然共存,而不是立即跟有毒植物說Bye-bye。」

 

記者問到想主修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的四位同學,最初為什麼會對生態感興趣?有人說是享受夜行的滋味,也有人說是自己因為大埔龍尾灘被填海流下的眼淚。詳看下集:【港大神農氏】在石屎香港讀生態學:係愛同責任驅使我哋讀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