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護老誌】《小偷家族》的孤獨與老人「無緣死」|岑啟灝

撰文:岑啟灝
出版:更新:

在日本生活的幾年,認識了不少長輩,有時也會跟他們談論一些生老病死的議題。最令筆者深刻的,是問到他們認為老後最害怕什麼時,當我們都以為「生病」是標準答案的時候,他們卻告訴筆者,是「孤獨」。是枝裕和的新片《小偷家族》,也許可以為這份「孤獨」提供一點線索。
(作者簡介:岑啟灝,曾赴京都修讀碩士學位,研究日本長者福祉政策、同時在京都老人院工作兩年。希望將日本的護老理念及值得參考的例子帶來香港,與大家一起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各種挑戰。)

沒有真實血緣的人,卻連結成一家。(《小偷家族》劇照)

(內文提及《小偷家族》劇情)

在《小偷家族》的故事中,初枝婆婆(樹木希林飾)死去後被「家人」埋於家中,這些「家人」並在銀行提取她的老人年金。如果祥太(城檜吏飾)沒有被警察抓到,也未必有人知道甚至關心初枝的死去。初枝被埋葬下的一幕非常震撼,筆者亦立即聯想到一件八年前在日本發生的真實案件。果然,導演是枝裕和在一個訪談中亦透露,那件在日本轟動一時的案件,正為創作《小偷家族》的契機。

(朝日新聞網頁截圖)

埋屍瞞騙老人金 東京都真人真事

2010年,東京都足立區一個住宅單位內發現了一副「白骨遺體」。根據戶籍登記紀錄,死者應為111歲的男性,亦為都內最年長的人。其後證實,死者原來已死去超過30年,死者家屬設法隱瞞,亦沒有為死者辦死亡證,同時一直非法地領取本屬死者的老人年金。直至事件曝光,家人最終被警方逮捕,事件轟動全日本。

這種死了也沒引起周圍注意,或者過了一段日子才被發現的死亡,日本稱之為「無緣死」、「孤獨死」或「孤立死」。

當人沒了血緣、地緣、社緣

「無緣」中的「緣」,是指日本傳統社會的三大「緣」:血緣,即與血緣親人及家庭間的連繫;地緣,即與社區及鄰居間的連繫;社緣,即與職場的連繫。當這些緣都失去的時候,便是「無緣」。

《小偷家族》以這些「緣」串連了整個故事,「無緣」的一群人走在一起,成為了「家人」,彷似「有緣」,但隨著初枝婆婆離去的消息被揭發,各人再次成為各自生活的「無緣人」。片中的六人各自因不同原因,成為了失去「血緣」的人。他們過著過街老鼠的生活,除了買炸肉餅跟店家互動了幾句,日常跟社區及鄰居並沒有任何連繫,「地緣」跟他們一家沒有關係。而母親柴田信代(安藤櫻飾)及父親柴田治(中川雅也飾)都是做兼職工作,他們在職場除了金錢外,談不上有任何「社緣」。

這一家人正正是近年日本社會的寫照,種種社會問題使其逐漸步入「無緣社會」。近年日本離婚率高、出生率低、家暴等問題日益嚴重;鄰里關係愈來愈薄弱,特別在大城市地區都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另外,不少打工一族遠離土生土長的家鄉,搬到大城市工作及生活,而且加班問題嚴重,很難與陌生的社區建立連繫。近年日本經濟低迷,不少企業的福利大不如前,加上愈來愈多公司採用短期僱用合約、兼職等非正規勞動形式,大企業也不再有人情味。種種因素都令日本不再「有緣」。

初枝婆婆的遭遇,反映日本「下流老人」的社會問題。(《小偷家族》劇照)
日本NHK電視台的「無緣社會」專題,後來著書出版。

「無緣死」未曾停止

早於2010年,日本NHK的特別節目《無緣社會》中,節目攝製隊揭露了多個真實的「無緣死」個案,並推算出日本每年約有3萬2千人「無緣而死」,當中獨居長者佔了很大的比例。節目播出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無緣社會」一詞亦於同年被《流行語大賞》選為十大年度流行語及新創名詞之一。

其實「孤獨」、「無緣」在日本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可是時至今日,日本各處不時出現「無緣死」事件。今年5月,在大阪「打卡」聖地——道頓堀的跑步人固力果招牌附近,又發現了一具白骨遺體,估計為50-70歲的男性,並已死去接近兩年。

如果警方最後沒法查明「無緣死者」身份,便會將其歸類為「遊蕩死亡人」,以短短的幾句描述性別、身高、攜帶物品,刊登在國家發行的「官報」讓其家人認領遺體。而「無緣死」的報導,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官報」之中。

(產經新聞網頁截圖)

香港會有「無緣死」嗎?

在香港,「無緣人」其實每天都圍繞著我們——他們每天推著手推車,穿插於橫街小巷拾荒;或在天橋或橋底露宿,過著無依無靠獨居生活。「無緣社會」看似離我們不遠了,日本的例子正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儘管生活勞碌,也是時候張開雙眼看看周圍,看看我們的社區,關心多點自己之餘不忘關心一下身邊的人。倘若人人視而不見、見而不聞,有天你我都有機會成為沒人關心的「白骨」。

面對社會上的「孤獨」問題,政府顯然責無旁貸,而「人」亦是一個最重要的關鍵。一些科技發明、工具如平安鐘(日本稱為『緊急通報装置』)等等,或能幫助減少「無緣死」。但若果我們選擇對外界不聞不問,再先進的科技、再豐富的資源,也阻擋不了「無緣」、「孤獨」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