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綁老人.七】台灣知名社工林金立:照顧不應是支配關係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2015年5月,台灣雲林縣一間老人長期照顧機構「同仁仁愛之家」,將全院舍的約束帶公開燒毀,向公眾宣示全院已達「零約束」的目標。激烈的表達手法,展示的是一種改革照顧觀念的決心,牽頭人是台灣著名的長者照顧專家林金立。社工出身的他,半生從事長者服務,年屆半百,他期望將來踏入老年時,迎接他的是一個嶄新的護老年代。所以,改革由今天就要開始。(不綁老人系列專題七之七)

照顧的極致是生活感。笑容才是真正的照顧品質。
台灣自立支援學院執行長 林金立

林金立在台灣長者護理服務界,一直人氣高企。他在2011年將日本竹內孝仁教授提出的「自立支援」照顧模式——零臥床、零尿布、零約束,引入他主理的安老院舍同仁仁愛之家。這種嶄新的理念撼動台灣護老界,這幾年不單帶動超過200間照顧機構仿效,2016年6月他更成為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的首屆委員,「零約束照顧」被納入為台灣官方的長期照顧目標。

上月,香港「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舉行研討會,探討長者照顧問題,邀得林金立來港分享。林金立接受專訪時表示,推動安老院放棄使用約束這類錯誤的照顧方法,必須由社會推動,不能夠靜靜等待安老院舍改變。「當家屬有此觀念,會要求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改變。所以,這是一場社會運動。」

三大原則:零臥床、零尿布、零約束

林金立於雲林鄉下長大,近台中雲林縣,亦是台灣第二大老化縣市,這大抵與年輕人都跑到城市生活、工作有關。他26歲開始從事長者服務工作,2006年有次到日本觀摩一間奉行「自立支援照顧模式」的院舍,感到十分震撼:「一個中風、不良於行的長者,坐在輪椅上所表現出來的神情跟態度,與他的照顧者居然沒有兩樣。」他所嚮往的,是這種平等而自信的照顧關係。

自立支援有三大原則:零臥床、零尿布、零約束,所有照顧的大前提,是要讓被照顧者重拾自立的能力,而非「弱化」他們。「我看到被照顧者、照顧者與家屬在一起時,完全沒有違和感——我分辨不出誰是照顧與被照顧者。」

2015年林金立公開將「同仁仁愛之家」全院約束帶公開燒毀,展示已達「零約束」的目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院舍老人展現的自信,反映「自立支援」的照顧氛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約束來解決照顧負擔,以往在台灣也是常規手法,有人形容是把老人「圈養在床上」,讓老人不出事就好。要推行零約束,林金立的經驗是:「它並不需要很高深的技術,更重要是觀念轉變。」他指出,歐洲護理文化中,遇到照顧困難時的選項,根本沒有「約束」這一項。例如老人跌倒後,要做的不是綁在床上,而是想方設法令老人不會再跌,不是用約束來侵犯被照顧者的人身自由。

還有一種觀念關乎華人社會的「集體意識」——怕自己拖累別人。所以,這一代的老人會認為被約束是「應份」的,會忍受被「照顧」帶來的痛苦,只求別綁得太嚴重。「在歐洲,人們會認為『我』是自主個體,你怎麼可以侵犯我。」林金立認為,在亞洲,「自主」這種觀念與不接受「約束」為照顧方法的社會氛圍,已隨時代轉變而漸漸成熟,業界不得不求變:「我現在五十了,再過20年後,若我遇到這情況,我會告訴你,千萬不可以對我做這樣(約束)的事。因為在我的認知裡,我是自主的個體。」

台式減綁:由飲水、聊天做起

林金立說,零約束不是高深技術,一切回到照顧基本功。他時常提及的是讓長者「飲夠水」,怕小便增加、換尿片頻密都不是藉口——水份會讓長者精神起來,攝取水份不足,是許多問題根源,例如時常騷癢,可能就是因為缺水,令皮膚乾燥所致。

長者也需要「多聊天」:你喜歡什麼?你習慣什麼?你想要什麼?聊過後,這個老人便不再是個被把屎把尿的人,而是活生生的長者,「任何人跟老人家聊15分鐘,這個感覺就會出現。」

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或會找到情緒躁動的原因,也可能知道他們生存的動力,幫助他們「自立」的點子便會出現。在林金立的院舍,曾有婆婆為了最疼的孫女,願意由每天練習站立8秒,到一個月後能走路12分鐘。

林金立剛於5月來港出席長者家居照顧的研討會,分享台灣經驗。(高仲明攝)

環境也是長者防跌的重要因素。林金立說,有75%長者跌倒的個案在床邊發生,除了生理因素如長者起床時頭暈或關節痛外,床舖太高亦是原因,他們研究發現,40-45厘米是最適合長者站起的高度。又如許多人以為空曠、無雜物的空間可避免長者跌倒,但他們的觀察反而是,剛剛好、有點擠(如中間有枱或椅子等)的環境,才能讓長者每走一步路都有東西可扶,最能防跌。

同體共存

一切經驗之談,無非是由長者的角度去看世界、觀察生活環境。林金立稱之為「同體共存」——我和你共同生存於同一空間,自然會理解你,就如與朋友吃飯,你會知道對方的口味與喜好,「這種關心是平等而自信的,不是站著問你要什麼。」他不會用「同理心」,因為那始終褪不去「專業」與「弱勢」、我高你低的支配的關係。

「照顧的極致,是生活感。」最好的照顧,不假外求,都是人際相處的基本功。「笑容才是真正的照顧品質。」這就是林金立照顧老人的竅門。

林金立說:「照顧的極致,是生活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重拾工作價值 盼見長者笑容

記:01社區記者林:林金立

記:這五年來推動「自立支援」,最困難是什麼時候?林:每個階段都不容易,只是對困難這件事會愈來愈釋懷,當你愈來愈相信這件事是正確的,社會有愈來愈多人認同,困難就沒有那麼重要。

記:得到誰的認同,於你來說最感到鼓舞?林:每次演講完畢,一定有人跑來跟我說,「林老師,如果早知道這事,我爸爸媽媽就不會這樣。」這句話讓我覺得要趕快告訴別人,你是可以這樣嘗試的。

記:香港的情況是院舍的輪候時間很長,老人入住安老院時已很衰弱,需要照顧的程度愈來愈高。在這狀況下,還可以零約束嗎?林:前端必須先做好一些事:day care(日間照顧)跟home care(家居照顧)必須更多。第一,可以減少長者需要長時間照顧的機率;第二,當長者到了需要24小時照顧時,(衰退)程度也不會突然加快,還有機會拉回來;第三,這會對住宿式機構產生競爭,要跟著進步。這是品質競爭,不是削價競爭。

「我現在五十了,20年後若遇到約束,我會告訴你,千萬不可以對我做這樣的事。」林金立說。(高仲明攝)

記:若香港院舍想嘗試零約束,有什麼忠告?林:第一,不要壓力太大。第二,必須把持原則,發展出「在地」模式;第三,從基本功下手;第四,大家一起做,包括院長、護士、PT(物理治療師)、OT(職業治療師)、caregiver(照顧者)、家屬都要明白,需要大家一起做。我們最怕把它交給誰,其他人就不理,太多的失敗由此而來。

記:什麼是壓力太大?林:今天如果我被要求,這老人要趕快健康起來,要不然有績效壓力,我會不會一直催老人家做什麼?這時候,長者跟我們的關係就不是平等與自信,那就不是自立支援,那叫做復健。自立支援之後,我們的工作負擔還是很重,但負擔的內容變得不一樣,以前是把屎把尿,現在是去幫老人完成他要做的事情。

記:這是吸引年輕人入行的重要原因?林:沒錯,這叫工作價值。原來我的工作可以讓長者重現笑容,而且還可以站起來。但現在是,愈照顧,身體愈差,每天都在擦大便。

記:把零約束帶到華人世界,有什麼意義?林:十年、二十年後,華人社會面臨的是比西方社會更嚴重的高齡化。我們如果沒辦法把照顧變得有價值,人力荒會更嚴重,年輕人不進來,照顧負擔會愈來愈重,這對華人世界是個惡性循環。我們必須盡快把(零約束)這個氛圍,在我們這個時代建立起來,要不然,來不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