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土地大辯論】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去邊度野生捕獲發哥?

撰文:陳展希
出版:更新:

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諮詢已於4月底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當中分為短中期選項,中長期選項及概念性選項。6個中長期選項(即有潛力於未來大約10年至3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中,包括幾個爭議性的選項,如維港以外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及發展多個新界新發展區,其他選項還包括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東大嶼都會,及發展內河碼頭用地。
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一直是敏感話題,除了發展需時外,因未確定對郊野生態有何影響,環保人士都一直激烈反對,政府暫時未有具體方案。

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政府研究試點:_

大欖及水泉澳的土地:約40公頃
估計可建單位:7,500伙
✓    釋出0.1%的郊野公園範圍便可增加40 多公頃的可發展土地,估計可提供約7,500 個單位
✗    未有準確資料,確定是否所有郊野公園範圍都有同樣的生態價值
✗    規劃及土地開發過程至少10年
✗    會遭環保人士嚴厲批評

政府提出大欖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的邊陲範圍兩個各20公頃的範圍,作為試點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而其他地點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則屬「概念性選項」。(香港01製圖)
是否應發展郊野公園在社會上引來爭議,前特首梁振英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曾提出利用郊野公園「生態價值不高」等土地建公屋、非牟利老人院等,又主張郊野公園範圍可加可減。(香港01製圖)
政府估計發展郊野公園前,須進行規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多輪公眾參與、城市規劃法定程序、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等,開發時間至少10年。(香港01製圖)
其他「土地大辯論」的建議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