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土地大辯論】發展岩洞向地下發展? 空間夠大但成本勁高

撰文:陳展希
出版:更新:

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諮詢已於4月底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當中分為短中期選項,中長期選項及概念性選項。6個中長期選項(即有潛力於未來大約10年至3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中,包括幾個爭議性的選項,如維港以外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及發展多個新界新發展區,其他選項還包括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東大嶼都會,及發展內河碼頭用地。
岩洞及地下空間可提供約4500公頃空間,但不適合住宅用途,而且成本是所有方案中高,加上由構想到實現需時約10至15年,未必是最迫切的選項。

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

面積:約4,500公頃
岩洞:
✓    提供空間容納公共或私營機構設施,以騰出土地作房屋或其他用途
✓    容納需要穩定、安全地下環境的設施,如檔案館、貨倉和數據中心
✓    不適合住宅用途,故可用於容納一些較難找到合適地面土地的設施,例如維修站、污水處理廠和靈灰安置所
✗    成本高昂,每平方米地面積造價成本可能是所有土地選項中最昂貴
✗    構想至實現可能需時10至15年

政府識別出48個具發展潛力的岩洞,共可提供約4500公頃土地。(香港01製圖)
正研究遷入岩洞的政府設施,包括沙田、西貢、深井污水處理廠,荃灣、鑽石山和油塘的配水庫。(香港01製圖)
發展岩洞成本高昂,以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為例,工程連相關基建成本估算為每平方米20.8萬元,即每平方呎1.93萬。(香港01製圖)
其他「土地大辯論」的建議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