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儲為何是威爾斯親王?

撰文:陳子煒
出版:更新:

英國王儲查理斯曾多次訪問香港,對老一輩的香港人並不陌生,現在位於沙田區內的威爾斯親王醫院也是以他的封號命名。查理斯的封號是代表了英國王儲的威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到底這個封號有何來歷,又是怎樣成為王儲封號呢?

威爾斯與凱爾特人傳統

威爾斯(Wales)是英國(聯合王國)西部的一個區域,在傳統上,與英格蘭、蘇格蘭、及北愛爾蘭同為今日聯合王國基中一個基礎組成部分。威爾斯人原來是居住於英倫島上的古老民族凱爾特人的後代,由於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於5世紀後移居並佔領英格蘭地區,只能逃避到西方的威爾斯繼續生活。「Wales」這個字是日耳曼人用來稱呼他們的,來自於日耳曼語根「Wal-」,意即「外人」(或是「不懂說話的人」)。威爾斯則會自稱為「Cymru」,意即「人民」(與德國被稱為「Germany」以及自稱為「Deutschland」相似)。

延伸閱讀:凱爾特民族

延伸閱讀:「Germany」與「Deutschland」的分別

早期威爾斯人中最有力的統治者會自稱為「不列顛人之王」(King of Britons)。11世紀開始,剛征服英格蘭的諾曼人開始進一步入侵威爾斯。隨着英格蘭步步進逼,威爾斯人能控制的土地愈發縮少。在13世紀,威爾斯的領導者也由原本的「王」轉為比較低級的「威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又或威爾斯語的Tywysog Cymru)。第一位正式被認同為「威爾斯親王」的是Llywelyn ap Gruffudd(1267年受英國和教宗正式承認此封號)。

1234年的威爾斯局勢:獨立的威爾斯領地(綠色);從屬於英格蘭王國的領地(粉橙色);1234年威爾斯人收復的土地(藍色)。(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Prince為何譯作親王

威爾斯親王與英格蘭王儲

原先的「威爾斯親王」是威爾斯人自己的封號,並不臣從於英格蘭。但1282年英格蘭又再次入侵威爾斯並成功征服大部分地區,而Llywelyn ap Gruffudd戰死後威爾斯親王再未有落入威爾斯人的手中(雖然他兒子自稱為親王,但未有正式承認)。1301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將他長子愛德華(即日後的英王愛德華二世)封為「威爾斯親王」接管威爾斯,開啟了威爾斯親王作為英國王儲的序幕。

愛德華二世(繼位前)是第一位英國王儲擔任「威爾斯親王」。(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部分傳說流傳說愛德華一世當初曾答應威爾斯人要給他們一個「在威爾斯出生,而且不會說英語」的人來當威爾斯親王,結果愛德華順水推舟以他剛在威爾斯出生(1284年),還未能講話的兒子充當威爾斯親王,以滿足條件。但這個傳說本身出現於數個世紀之後,而且充滿了疑點:1)愛德華被任親王時其實已經17歲;2)當時的英王和貴族以法語為主流,可能根本就不會說英語。

以繼承人(長子)擔任威爾斯親王的客觀因素應該是為了強化對威爾斯地區的控制。由於英格蘭剛征服威爾斯,自然擔心當地人反抗統治,故此英王自然希望任命一位可靠的人作為親王——而最可靠的人自然是王位繼承人。這樣做,威爾斯親王的封號和土地就會一直由英王及其王儲控制,不會外流至其他人手上。而另一方面,讓繼承人在年輕時能擁有一所封地也可以培養其治國能力。

愛德華一世的做法由愛德華三世再次確立,自此成為習慣。不過任免王儲為威爾斯親王只是慣例,未有被任免者也不代表不能繼承英格蘭王位。由於親王傳統上只會任命「長子」,所有女王都未曾被任命過為「威爾斯女親王」。也有些時候因為王位轉移過於突然,故此繼承人未有被任命為威爾斯親王。例如現任英女王的父親佐治六世就因為兄長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而繼任,從未任過威爾斯親王。

不過,威爾斯親王此封號傳統上只是作為「英格蘭」(England)的王儲。由於英國是以「聯合王國」的形式存在,王儲在不同的地區其實有不同的封號。「威爾斯親王」是作為威爾斯的統治者、而作為英格蘭的王儲則是「康和公爵」(Duke of Cornwall)、而作為蘇格蘭的王儲則是「羅撒西公爵」(Duke of Rothesay)。雖然在現行英國的法律中,三地已沒有明顯區別,但依照傳統,聯合王國的王儲仍會兼任以上三個封號。

現任英國王儲查理斯除了是威爾斯親王外,也是康和公爵和羅撒西公爵。(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英國相關文章:

一英鎊在中世紀可以買到什麼?

【紋章系列】英國大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