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章系列】英國大紋章
我們經常會看到歐洲出現不少的紋章。大至國家,少至個人,都可能有專屬的紋章。這些紋章上有不同的動物、圖案,看上去非常華麗,引人入勝。然而紋章本身並非只是一種裝飾品,當中每個細節都有所代表。本系列將會介紹紋章的基本知識,令讀者更為了解這些紋章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常見的紋章在歐洲稱之為「coat of arms(簡稱COA)」,最先是用於封建貴族之中。歐洲中世紀的貴族會以紋章作為其家族世襲的身份象徵,以彰顯自己的身世與封建地位(例如封號)。而且在中世紀的戰爭中,騎士都身披厚重的裝甲,難以辨別身份,在自己的盾或戰袍上畫上紋章便可以方便敵我兩方識別。可以說,辦別紋章是歐洲貴族其中一門必修學問。
原本紋章只是貴族世襲的象徵,但久而久之歐洲的團體與機構都會設計出自己的紋章作為代表。而在君主制度下,皇室的紋章同時也是國家的紋章。即便今日很多國家都已放棄君主制,但仍有不少歐洲國家因為文化關係而繼續使用紋章作為國徽。
英國的大紋章
香港是英國的前殖民地,故此英國的大紋章對不少香港人而言應該並不陌生。故此我們也可從此先作介紹。英國的紋章來自於英國王室。紋章中央的盾飾,分成四塊,分別代表了英國的三個重要構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左上角與右下角的圖案一樣,為紅色背景的金色三隻獅子,乃英格蘭王國的象徵。此徽來自於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家族的「雙獅紋」。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成為王後一直為英格蘭的代表。在盾飾左方的護盾獸獅子亦是英格蘭古老的象徵。
右上角的立獅圖案,自古已是蘇格蘭王國(約10世紀左右)的象徵。大部分有北歐或日耳曼傳統的地區都會有獅子,象徵勇猛。英倫諸島的圖騰本身並不流行使用獅子,而是飛龍(如威爾斯的紋章)。估計是後來北歐的維京人和其他日耳曼移民將獅子圖騰帶入英倫諸島。在盾飾右方的護盾獸獨角馬則是蘇格蘭自古以來的圖騰。
最後,左下角的竪琴為愛爾蘭的象徵。竪琴象徵的吟遊詩人與古老的凱爾特民族傳統有著深厚的關係,而愛爾蘭也是凱爾特民族最後的堡壘。盾飾與護盾獸在不同地區會有所調整。例如在蘇格蘭,盾飾上的蘇格蘭圖案與英格蘭交換(改為佔兩格),而護盾獸的位置則左右交換。假如蘇格蘭或是北愛爾蘭獨立,那除了國旗的設計要作改動外,估計連紋章也得改變。
更多關於愛爾蘭與凱爾特民族:高貴的凱爾特民族
圍繞着盾飾的藍色帶是一條「吊襪帶」,為嘉德勳章的紋章。其中一個傳說指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宴會中一位女伯爵的吊襪帶落下而引起滿場大笑。愛德華三世撿起了吊襪帶並配帶在身上,並當場以法語說出了「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讓想起不好事的人感到羞恥)。後來愛德華於1348年設立嘉德勳章(嘉德的「Garter」即「吊襪帶」)就以此為格言。嘉德勳章是英格蘭地區最高級榮譽勳章之一,代表守護王室的騎士。嘉德勳章亦是不用經過英國國會同意由英國君主直接頒授。現在有很多國家君主都獲頒此勳。
紋章最低下是法語「Dieu et Mon Droit」,意即「神與我的權利」(droit也可作法律),是英國王室自古以來的王室格言。為什麼英國的紋章上根本沒有英文,只有法語呢?其實自1066年起,英國的王室大部分都是法國來的貴族,在上層社會法語才是交際語言,而只有平民才會說英語。歷史上很多任的英國國王都不會說英語,需要翻譯才能與其大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