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噁英大閘蟹】江蘇直擊 沉積50年除蟲劑 、「雜蟹」或成毒源
大閘蟹被驗出二噁英超標,《香港01》記者到江蘇追查,發現被官方評為水質良好的太湖,近養殖區碼頭溝渠內尚存不少生活垃圾,甚至化學品樽,然而兩湖均未見鄰近有焚化爐、電子垃圾場或工廠等二噁英的可能源頭。而翻查資料,江蘇在1960至1990年代曾大規模使用含二噁英的「五氯酚鈉」除害劑,有學者認為,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可能「魚目混珠」的非太湖大閘蟹也有可能是毒蟹來源之一。
撰文:羅俊文及楊曼璐(江蘇直擊)、林若勤
攝影:羅俊文、吳鍾坤
碼頭現煤氣樽、化學品樽
《香港01》記者在上周六(5日)出發,前往面積達兩千平方公里的江蘇太湖。供港大閘蟹養殖場均集中在太湖東面,記者在附近的大咀山碼頭,發現生活垃圾,例如泡膠、膠袋、鞋底、煤氣爐甚至化學品樽。但來到湖中央,垃圾則不多見,目測湖水尚算乾淨。
至於另一大閘蟹勝地陽澄湖,面積達119平方公里。記者在北面亦僅發現水藻以及不明泡沫,不過連日來走訪兩個湖泊的養蟹地區,均未發現鄰近有垃圾焚化設施、電子回收場或垃圾場,以及工廠等二噁英的可能源頭,而年中被內地傳媒揭發的2.3萬噸「垃圾山」,至今也已被清理,僅剩下一堆堆曾經被掘起的泥土。
太湖蟹農施先生提供了一個線索。他說過去政府和蟹農曾在太湖投入大量除害藥,以控制一種淡水螺「釘螺」的數目。
早年用化學品除害
翻查內地報道,自1959年起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血吸蟲病,而傳染源「血吸蟲」其中一個宿主為釘螺。中國政府在1960至1990年代期間,大規模使用含有五氯酚鈉的除螺劑,以控制疫情,其中包括江蘇太湖。
江蘇省太湖漁政監督支隊副主任吳林坤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說,太湖的釘螺是上世紀的事,認為和二噁英污染無關。但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並不同意,他說五氯酚鈉常用於木材的加工,夾雜二噁英,有可能一直沉積在太湖某地方,例如淤泥,如果最近有人為活動翻動湖底,例如有新的蟹場在該地點附近開設,都有可能令原本沉積的二噁英擴散,造成二次污染。他舉例指位於大嶼山竹篙灣的迪士尼樂園在興建前曾發現水底有大量二噁英淤泥,故要先進行環境評估和淤泥清理,免工程翻動造成污染。他續稱五氯酚鈉在1970年代已被國際禁用,懷疑內地政府未有效清理環境污染物,但他承認現時資料有限,建議向二次污染方向進一步蒐證。
「雜蟹」飼料或受污染
東山鎮有蟹農猜測說,吳江萬頃水產和太湖水產收蟹時魚目混珠混入了蘇北蟹和塘蟹。有蟹農指出,來歷不明的蟹,極有可能是吃飼料長大的,不正規的飼料也可能受二噁英污染。但漁政官員表示,「出口香港的大閘蟹只來自太湖,經過嚴格監管和認證,混入其他蟹的可能性極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蓄意添加二噁英是不可能的;最可能是飼料被污染了,還可能是養殖環境被污染了,都可能導致檢測結果超標。而太湖蟹主要飼料是粟米、螺獅以及海魚。所以同樣不能排除的是太湖蟹的飼料之一螺獅當中存在受二噁英污染的可能性,並間接積累在大閘蟹體內。
「漂白蟹」湧現 料非源頭
不過漁政官員表示,出口香港的大閘蟹只來自太湖,經過嚴格監管和認證,混入其他蟹的可能性極低。
二噁英源頭仍然未有定論,不過,記者在當地巿面發現不少「漂白蟹」。太湖最東面、因出產大閘蟹而聞名的廟港鎮,到處都是賣蟹的店舖,有蟹商公開承認自己所賣的蟹曾經「漂白」。
10分鐘變白 只能活兩天
這名蟹商張先生說,太湖蟹腹部比較白,故一般人以為蟹肚潔白才是上貨,巿場上很多商販就將其他地方出產的蟹「漂白」,假冒太湖蟹。他說自己檔口有太湖正宗貴價蟹,每斤100元人民幣,及由蘇州北部運來的「漂白蟹」,每斤50元:「這是用藥粉洗過的,就是這種……這不是太湖的。」他向記者教路指,蟹肚過分潔白的其實都是「漂白蟹」,蟹肚有少量黑、黃才是未經「漂白」。
這些「漂白蟹」一般浸泡「漂白粉」10分鐘後便自然變白。但蟹農說漂白粉溶於水時有刺鼻氣味,蟹被浸泡時會不停掙扎,一經「漂白」更只能存活一至兩天,傷害性很大,亦因而估計和供港大閘蟹無關。
根據網上資料,這些「漂白粉」成分,部分寫明是果酸或草酸。黃港住指,強酸的腐蝕性可以清除污漬,但同時會傷害蟹,如果事後有用清水沖洗,相信不影響食用安全,亦相信與二噁英無關。
吳林坤承認,當地小商販的確有賣「漂白蟹」,但因販賣點太分散,難以打擊。他強調出口到香港的太湖蟹,肯定並無經漂白,因當局一向有嚴格監控措施,例如貨源上有認證制度,確保太湖蟹來自註冊養殖場,而暫放出口大閘蟹的中轉場亦有24小時閉路電視監察,防止有人「掉包」。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