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鬥室.影評】監獄困獸鬥 盡見驚世又警世哲理
由命名到宣傳,《饑餓鬥室》都強調「困獸鬥」驚慄殘殺元素,惟大家不應低估這齣原稱《The Platform》的電影,維基描述為「諷刺科幻電影」無疑更準確,筆者則更傾向稱之為驚世又警世的哲理大作。
撰文︰李美
過去困獸鬥驚慄片不少,經典如《恐懼鬥室》系列,今年還將上演第九集。若論血腥暴力,以至嘔心變態程度,《饑餓鬥室》誠然有所不及,cult片鐵粉或感失望。可是,這不代表本片驚慄氣氛差劣,無論劇情設定所涉張力,抑或故事節奏、色調配樂等,緊張氛圍均屬上乘,由頭到尾均沒冷場,包括很快入題。
然而,本片厲害之處,乃言志訊息宏大、比喻方式到位。俯拾皆是的人性醜陋諷刺,困獸鬥電影難免有所涉及,而本片絕大部份的篇幅,花在更深層的命題上。必須提醒,我們不應狹隘地解讀電影。戲中比喻本就精準無比、貼近現實,難道相關諷刺本體還不呼之欲出?純以驚慄片角度觀之,本片已屬佳作;進一步思考箇中哲理,電影水準更是鶴立雞群。
電影描述在垂直監獄裏,下層囚犯只能吃上層囚室所餘食物;如果上層者僅僅吃其所需,則食物足夠所有囚犯分享—理想如是,實際如何?《饑餓鬥室》的設定,就是這麼簡單並跟現實相似。
倘分配得宜,全球食物生產量當足夠全球人類食用。可惜「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包括香港在內的發達地區總有食物浪費,貧窮地區則三餐不保。此外,上層者不單會阻人上流,下層者上流後也難逃有風駛盡𢃇的宿命。下層囚犯一旦資源不足,就訴諸武力,包括內訌爭奪;換作國家層面,則是訴諸戰爭—遺憾的是,任憑窮者搶來搶去,亦難攀上富者豐饒境地。可見,本片的監獄喻體,本體既可小至職場、社會,亦可大至國家甚而整個自然界。試問,上層人類豈非霸佔過多資源,下層動物如臘腸狗等,置身叢林法則卻要為一小塊地盤或骨頭拼個你死我活?
這個監獄,表面設定瘋狂、實質卻很貼地,其精心構建的隱喻諷刺,叫人拍案叫絕。本片手法之高,還見諸角色設定,準確拿捏取捨。其他困獸鬥電影,總要交代人物背景以強化感情,本片則刻意簡化,沒有多談他們各自故事,理由是太多背景會跟去個體化的設定相違—戲中角色不代表特定一人,而是泛指普羅大眾,你和我都可套入此「監獄詮釋」。以香港為例,有人或自感下流遭人剝削;以全人類及全生物衡量,我們則絕對位居前列。
電影不單捨去主角的背景,還捨去監獄始作俑者的背景。其他困獸鬥電影的最後,主角總有敵人須打倒。本片的結局既可說是悲劇,也可說是開放式,重點是根本不設終極敵人。因為,監獄只是言志喻體罷了,究竟誰構成現實裏的「監獄」?我們又如何突破「監獄」困境?答案無疑複雜無比,斷非電影人可落註腳,觀眾也不宜期待會「打大佬」、「打爆機」。
電影僅抽象地,以護送最底層的奇蹟女孩上流頂層作結。如片中智者言,刻下需要的乃一個強烈「象徵」,旨在喚醒上層者或全體大眾的反思。電影初以白人老翁代表自私者,然後出現大愛女生,最後主角則與黑人聯手革命,走向到底一路向好、向善。那位一心找尋孩子、受盡世人白眼的「癲婆」,就連主角都一再俯視目送她孤身赴險,所象徵的奇蹟未必不能成真,她可能才是犧牲自己、喚醒世人(及主角)的彌賽亞(戲裏譯作救世主)。
《饑餓鬥室》還有很多警世訊息,譬如不要推說制度殺人,殺人與否從來是個人選擇,主角便身體力行沒吃同伴屍體;又如不應妄圖猜度下層數量,因實際貧窮人口遠超想像,其戰亂慘況亦無法設想。再說下去,資本主義是否萬惡?共產主義是否最好?人類是性本善抑或性本惡?要懲罰監管或是好言相勸?生命和諧共存的地球村究竟是啥?上下層間弱肉強食,是否如老翁口頭禪般「想當然耳」?近年談論上下層差距的電影不少,《饑餓鬥室》比喻諷刺之精準辛辣,或勝過《上流寄生族》,層次亦絕不限於反思貧富階級般簡單,所涉哲理更是不一而足。希望大家能像品酒般好好細味,不要一口吞下去求爽便罷!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
上文刊登於第20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16日)《《饑餓鬥室》驚世又警世的哲理之作》,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