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黑水真相.影評】逆權律師揭穿工業污染 為公眾討回公道
《追擊黑水真相》(Dark Waters)是美國電影工作室Participant在2019年推出的作品。此工作室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製作社會現實題材電影,從早年的《各位觀眾晚安》、《絕望真相》,到近年的《人流》及《焦點追擊》,幾乎呈現了美國時事的各個層面。《追擊黑水真相》同樣改編自真人真事,由《焦點追擊》的麥克雷法路主演,導演換成托迪希恩斯(Todd Haynes),算是讓人意外的組合。
撰文︰寇斯珮
本片重新呈現二十年前美國化工巨頭杜邦與西維珍尼亞州民眾的逆權官司,羅比畢洛(麥克雷法路飾)原是一位企業辯護律師,專為財雄勢大的工業公司服務。有一天接到同鄉農夫的資料,發現杜邦一直在家鄉傾倒有毒物質PFOA,並隱瞞大量危害公眾的事實。羅比畢洛不惜放棄更好的事業方向,承受同僚的誤解和嘲諷,哪怕減薪也要為民眾向杜邦討回公道。電影取材自2016年《紐約時報雜誌》報道的《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2015年《赫芬頓郵報》報道的《Welcome to Beautiful Parkersburg, West Virginia》及原型人物羅比畢洛的自傳《Exposure》。
本片幕後班底令人意外,皆因導演希恩斯很少拍攝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寫實風格電影,其近作《童幻逆緣》及《卡露的情人》都是戲劇味濃郁的浪漫作品,他會如何處理「黑水真相」這樣的題材也就讓人好奇。
果不其然,《追擊黑水真相》很難從中找到希恩斯的標誌,或者說,儘管希恩斯本身也不是一位具有強烈印記的導演,新作還是太難與其舊作放在一起比較。這並不是壞事,比起諸多希恩斯拍過的題材,「黑水真相」這一類更難以融入導演的個性。真實的新聞事件不像戲劇創作,前者不具備強烈的因果邏輯,很多時候事件本身甚至沒有解決的辦法,它也不一定是單線發展,這對電影人來說是挑戰,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人人都在拍,要拍得好卻不易。
2019年頒獎季也有幾部戲改編自真實事件,《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與《爆炸性醜聞》皆屬此列。前者因奇連伊士活放入的虛構成份引起誤導,在美國已經引起討論。在電影中女記者向FBI索取爆料時放出訊號,似有色誘之嫌,角色對白及其反應其實通通都是杜撰,可電影本身並未告知觀眾哪些內容並不屬實,對很多不明就裏的人來說,本片的主角被傳媒和FBI所害,加之真實事件改編這前提,令電影的信息非常片面。《爆炸性醜聞》有真實人物,也有虛擬人物。瑪歌羅比扮演的電視台新人就是杜撰人物,但她的戲份和內容綜合了數個不同案例,而且沒有對真實人物作出不實指控。後者的可惜之處是,導演陷入不同的人物故事線之間,沒有能力將事件清晰表達,於是電影變成了幻燈片說明,用走過場的形式講了一個時好時壞的故事。
《追擊黑水真相》比這兩部電影更好。它將電影以年份劃分為幾部份,緊扣主角羅比畢洛的所見所感,從他接觸案件的不同階段與不同難點來展開並細述因由,將訴訟調查和原告們的遭遇都講得清清楚楚。同時,希恩斯也不忘從羅比畢洛的內心感受去還原及呈現出他的性格,無論是從劇情還是人物,兩個維度都建立得很豐滿。
希恩斯明白到關於社會事件,個體的悲劇固然必須書寫,關鍵更在於美國不同機構的制度弊病,才讓杜邦得以隱瞞公司生產過程對人體造成傷害及產品有毒的事實。他在敘述現實故事時,也不忘將過程中遇到的阻擾作系統性審視。美國環保署未能設定有毒物質標準,西維珍尼亞政府多年來不聞不問,杜邦也從未申報內部所涉及的有毒物質。為了證明PFOA毒性,羅比畢洛和律師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等待數年才有結果。希恩斯抓住事件中人物遭遇的徒勞,把水面下的冰山也拍了出來。
如前所述,電影涉及的事件沒有結果,即使導演是獲多個大獎認可的希恩斯,也無法創作出一個完整的結構。他只能盡全力設置了一個開放結局,從情緒上告訴觀眾這次長達二十年的訴訟將會走向什麼方向。或許因此,《追擊黑水真相》無緣登上奧斯卡舞台。這結果對這部戲不太公道,此片甚至比部份入圍作品更精緻,也更具警世作用。可惜它未能再現《焦點追擊》的盛況,甚至也不如同公司出品的《戰雲密報》,後者同樣不討好,至少還在幾個重要電影頒獎禮榮獲多項提名,得到了主流觀眾的認可。《追擊黑水真相》可能只會成為遺珠,但原本真實事件的教訓卻值得我們記住。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
【1917:逆戰救兵.影評】 浩瀚戰場上的渺小個體 營救千個性命
上文刊登於第20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0日)《《追擊黑水真相》過於真實的奧斯卡遺珠》,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