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譯同謀.影評】密室翻譯困獸鬥 狠批奸商為富不仁
《叛譯同謀》(The Translators)是齣法國片,故事背景涉及一群翻譯員被困密室翻譯小說,不難預期,戲中法式人文元素較強,有別傳統荷里活電影風格。可惜,電影可謂虎頭蛇尾,即使前段格調頗高,最後發展卻流於俗套。以劇情片觀之,本片不算太差,但先高後低的格調,難免令人失望。
撰文︰李美
哲學科是法國高中生的必修課,法國片常予人層次較高之感,對白都充滿書卷味——這並非刻意「拋書包」,而是真箇對知識、智慧有愛。本片更不例外,因為選以翻譯入題,無疑進一步突顯角色對文學及翻譯之愛,為此感觸落淚已屬事小,即使犧牲再大亦不足惜。是愛?還是責任?雖然有人到底基於其他原因,不得不投身翻譯工作,但戲中一再流露的敬業精神,誠然跟「打份工」的心態截然不同。
的確,來自英、德、俄、葡、丹、中、西、希、意共九國的翻譯員,多少象徵着不同價值觀,亦理所當然帶來文化衝擊,電影盡見針對性冷嘲熱諷。以全片約105分鐘的篇幅來說,相關角色處理尚算合格,觀眾不會混淆人物(縱然不易記住各演員的國籍身份)。遺憾的是,電影浪費了各國文化共冶一爐的設定,沒有將彼此間的文化矛盾放到最大。此外,翻譯員的選擇也太歐洲化,為何亞洲代表僅得中國,而沒有日韓、印度或中東阿拉伯國家?
不過,電影最大問題還在於捨本逐末,放棄法國片的人文強項,反而追求荷里活式劇情。前段對文學的追求與熱愛,到後段即使有所呼應,惟焦點已轉到劇情發展。劇情上的一扭再扭,確然有助加強娛樂效果,但對強化情感則無益,何況扭橋本身有些犯駁。
如果《叛譯同謀》側重剖析翻譯員心理,誠可發展為層次較高的作品,詎料半路卻轉向鋪墊劇情,一手將層次拉低——法國電影始終不應過於媚俗,否則豈不違反電影的言志初衷?
《叛譯同謀》的劇情牽涉到密室疑案。出版商Eric Angstrom找來九人為他翻譯一本暢銷小說的第三部曲,前提是翻譯過程必須保密,故翻譯員只能於密室內逐章逐節完成翻譯。其間作品內容竟然外洩,而且遭勒索鉅款,出版商難免將矛頭直指九名翻譯員,因而上演「犯人就在你們之中」的懸疑戲碼。
本片不屬本格推理,並無提供線索讓觀眾猜出元兇。而且電影較少描述一眾嫌疑人如何各懷鬼胎,這在密室困獸鬥的題材下更鮮見。相互猜忌的內容點到即止,在電影反覆強調大家均珍重翻譯心愛作品的基礎上,內訌火頭在鬧出人命後戛然而止,沒有陷入懸疑片的慣常定律。畢竟九人敵愾同仇,把他們囚於密室的出版商才是魔頭,因此更不應槍口對內、自煽內部矛盾。翻譯員的心理描述堪稱出色,也顯得電影水平頗高——發展至此,故事走向並未百分百疑案化,依然保留很重的人文味道。
當劇情進入揭盅階段,本片則淪為一般疑案片。由揭曉監獄被囚者是誰、揭開小說外洩真相,到最後揭穿小說作者的神秘面紗,案件的一扭再扭,固然複雜有趣,包括有齊推理片三大要素,除了密室外,尚有盜書所涉的不在場證據,以及犯人原來一人分飾兩角。惟想深一層,相關扭橋卻似為扭而扭:真兇何解在追尋作者時故弄玄虛?僅僅旨在挑釁對方嗎?況且,由「盜書」到「插贓」既有能力瞞天過海,又何須弄此大龍鳳出來?難道真要逼人殺人、逼人發瘋?甚至乎,為何要引導緝兇方向至「犯人就在你們之中」,令所有翻譯員陷於險地?
導演雷哲思朗沙(Régis Roinsard)透露,創作意念源於側聞有人曾將翻譯員鎖進地牢。換言之,這是先有密室構想,再反過來安插回溯犯案的動機與手法——這種倒果為因的處理,難免易令劇情說不通。
事實上,單論動機,電影起初是鋪排對文學之愛,但終極潛藏的更大意識形態,不過是法國典型的左翼反資本主義,僅僅批判奸商為富不仁、草菅人命罷了。
《叛譯同謀》故事所涉善惡教訓,乃不應過度追求商業化、應該回歸文學初衷。可是,本片實際上倒行逆施,後段一味娛樂化,以致放棄前段的人文筆觸——這豈非電影最大諷刺?現正上映的《飢餓鬥室》也涉困獸鬥元素,但整體層次則高得多了,下期影評詳談。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
上文刊登於第20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9日)《《叛譯同謀》密室翻譯困獸鬥 狠批奸商為富不仁》。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