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外地政府積極增充電配套 經驗值得香港借鏡

撰文:周嘉俊
出版:更新:

對比香港政府消極、保守的態度,其他不少地區的政府紛紛宣布主動加強投入、增建公共電動車充電設施,亦積極以政策鼓勵,增加電動車數量。其中荷蘭擁有公共充電站數目世界排名第三,電動車對充電站比例則最高,擁有全球最完善充電站配套,有賴政府主動政策支持。中國太原市將8,292輛的士改為電動汽車,是中國首個實現的士「全電動化」的城市。兩地經驗均值得香港借鏡。

香港面對充電設施不足問題,令不少欲購電動車人士卻步。(余俊亮攝)

荷蘭規劃得宜 擁全球最完善充電網

根據《Global EV Outlook 2017》,荷蘭2016年有26,789座充電站,世界排名第三,而電動車對充電站比例則是全球最高,平均每1.8輛電動車分享1個充電站。私人充電器數量為75,000個。

荷蘭的成功,有賴政府的支持。第一座充電站於2009年由電網運營商聯合組織E-laad建成,其後政府大力投放資源。營建商Fastned於2011年向荷蘭基礎建設部申請設置電動車充電網絡,荷蘭政府於同年12月宣布在全國高速公路設置24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並公開招標,每個充電站內設置數台快速充電樁,使荷蘭每隔不超過50公里便有快速充電站,成為全世界快速充電站密度最高的國家。在私人充電站方面,政府亦有提供補助,每安裝一個充電器,補助金額為500歐元(約4,839港元)。

2015年,歐盟委員會向荷蘭提供3,300萬歐元(約3.2億港元)實施「荷蘭綠色計劃」,用於安裝公共充電設備,進一步加強充電設施的基礎建設,並計劃於2020年興建70,000個公共充電站。在政策扶持下,當地形成一個成熟的充電設備市場,有利發展充電設施。在2018年初出爐的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AVRI)指出,荷蘭基礎設施全球第一,平均每十公里就有一座充電設施。荷蘭在建設基建設施方面有驕人成績,駕駛電動車將不用擔心充電問題。

太原市是全中國首個實現「全電動化」的士城市,司機普遍對充電設施感滿意。(視覺中國)

太原成首個全「電的」城市

中國是另一個電動車發展大國,充電設施數量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累計公共充電樁約21萬個,私人充電樁約19萬個,當中以北京市擁有充電站數量最多。

充電設施是影響電動車普及一大關鍵,內地成功,同樣有賴政府大力投放資源,以及對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研發及生產充電樁。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中央政府具體措施包括:一、獎勵滿足條件(包括安裝足夠充電設施)的地區給予9,000萬元人民幣(約1.11億港元)奬勵;二、提供優惠電價政策;三、土地政策方面:明確要求社會公共停車場預留不低於10%車位安裝充電設施、新建小區停車位的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相關設施條件比例達100%。

在內地芸芸城市中,山西省會太原市是其中一個推動電動車最成功的地方。2013 年及2014 年,太原市先後列入「新能源汽車示範城市」及「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其後市政府於2014 年 9 月發布《太原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設定目標至2015年,全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000輛。

根據國家設有出租車八年強制報廢的規定,8,000輛出租車需於2016年更換成為電動汽車。(視覺中國)

及後,全市率先在2016年將全市8,292輛的士改為電動汽車,是全國第一個的士全電動化的城市。

據太原市規劃院解釋,市內大部分出租車於2008年更換,根據國家設有出租車八年強制報廢的規定,8,000輛出租車剛好需於2016年更換,換言之贏在時間的巧合,而作出改變,另一方面也是基於社會對改用清潔能源的訴求。經國家、省及市各級補貼後,出租車車主只需支付約90,000元人民幣(約11.16萬港元)便可換車,對車主甚有吸引力。

太原的成功,更顯得香港失敗。2013年比亞迪48部的士進軍香港,原先期望兩年內將電動的士增加至3,000部。不過如意算盤未打響,比亞迪遇上水土不服的情況,的士司機認為電動車充電時間長、充電困難,不適合營運需求,有關方面在租用期滿後將39部e6電動的士退還給比亞迪,現時全香港僅剩1部電動的士,的士電動化計劃擱淺。

聲稱積極推動電動車的香港政府,當時有否幫助業界解決困難?行動是否積極?目光是否長遠?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充電設施方面,太原政府亦積極推動。在確定更換電動的士計劃後,規劃部門便聯同設計單位,分析出租車落客及人流聚散區域,部門人員更到現場勘察,最終決定在太原市中環橋下、車站、市級文化活動場所增加充電設施,並確立興建5,000個充電樁的目標,充電樁比例為1:4,此舉避免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的現象。

政府的政策亦帶動充電設施產業發展,自2016年1月充電樁項目啟動以來,共有8家國企、50家民營企業加入市場,總投資額達5億元人民幣(約6.2億港元),共建設充電樁6,293個。江蘇萬幫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區經理李慧文曾這樣評價太原市:「當前我國不少試點城市充電設備較少,且設備分布較集中,消費者充電不便……但太原是個特例,目前的充電樁建設已經基本滿足全市電動出租車充電需求。」

比亞廸的士進軍香港觸礁,現市面僅存1部。(高仲明攝)

增充電設施不存技術問題

上述中國、荷蘭經驗值得香港借鏡。香港政府首先要設訂政策目標,並致力在目標期內完成;其次是投放資源、完善規劃,方便車主充電;最後要為不同持份者提供誘因,積極鼓勵安裝充電設備。

不少人擔心在香港樓宇安裝充電設備,會否存在技術問題?環保署回覆本報時指出,「現時在現有私人樓宇安裝充電設施的挑戰,包括一些樓宇的公共電力容量未必足夠提供充電設施的電量,另外是一些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對批准設置充電設施有所保留,包括擔心安裝充電設施會影響樓宇的公共電力負荷及公共空間等。」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指出,俗稱慢速充電的13A插蘇相等於一個風筒電力,對大廈電力影響不大,而且價錢便宜,「電工價才400元。」中速、快速充電則有可能影響大廈供電,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鄭家偉認為,業主應考慮大量安裝價錢便宜的慢速充電,充八至十小時後,翌日便可使用,合乎生活規律,不需要安裝昂貴、耗電量高的快速充電。

他建議政府可考慮提供津貼或稅務優惠,鼓勵市民多安裝充電設施。同時要簡化申請手續,為車主拆牆鬆綁,「現時加電線要管理處、電力公司、業主委員會批准,關卡繁多,如有方法可以簡化就好。」由此可見,充電設施不足與技術無關,核心問題仍然是政府欠缺決心所致。充電難題一日不解決,推動電動車如何談起?

鄭家偉稱,在大廈停車場安裝慢速充電設施不存在技術問題。(吳煒豪攝)

上文節錄自第10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日)《電動車配套不足乏規劃 港宜借鑑外地增充電設施》。

其他有關「電動車」的相關文章: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10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