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洪都拉斯.一|從掃盲到滅蚊 梁振英為何要率義工衝出香港?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剛與中國建交一年的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Honduras),與香港相隔15,278公里。香港人若要前往當地,需要北上深圳機場,乘搭21個小時的班機飛往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待大半天後再飛行近3個小時,才會到達洪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市(San Pedro Sula)。該國正在爆發登革熱疫情,並已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但一班香港義工仍然不辭勞苦帶同2,800萬元物資赴洪,每天穿州過省協助政府抗疫。領軍人馬,正是近年主力推廣香港對外人道醫療援助服務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我們帶到世界各地的,不是霸權和戰爭,而是謙卑和平安;不是槍砲和死傷,而是醫藥和健康。」

「走進洪都拉斯」系列報道之一

從香港到洪都拉斯,來回一趟已經夠累了,但在三個月內,年近七旬的梁振英率領「港產」國際醫療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的義工,包括不少退休紀律部隊人士,跑了兩趟。

「路很遠,但心相近。」一路上,梁振英總是感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產品、資金、技術和生產線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人的善心和人文關懷也正在走向世界。他於2018年創辦的「共享基金會」,就是為了集結民間力量、展現香港優勢,在帶路沿線國家實踐「共商共建共享」的「共享」理念,促進「民心相通」。

共享基金會主力在亞洲的老撾、柬埔寨,以及東非的吉布提、西非的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執行「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至今已經免費完成超過1.4萬例復明手術。就在五個月前,基金會着手開拓「登革熱防控項目」,先後在東帝汶和中老鐵路範圍佈置防蚊裝置。而在三個月前,梁振英把該項目帶到洪都拉斯,成為首個進駐當地服務的中國NGO。

+5

「三個月前,我和共享基金會團隊,在洪都拉斯衛生部的協助下,展開超過1,000公里的友誼之旅、科學之旅。」梁振英表示,登革熱正在全球蔓延,尤其威脅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健康,而洪都拉斯正是中美洲國家當中疫情最嚴重的。他當時考察了遍佈東南西北地區的不同省份的多家醫院,並和有關政府部門、議會代表和各方專家進行交流,深入了解登革熱病發以及防控工作的準備情況,再向洪都拉斯衛生部提出「全國性登革熱防控計劃」。

梁振英團隊在考察中發現,洪國很多民眾並不認識登革熱的基本病徵、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有的甚至以為確診了就可以免疫,殊不知二次感染的死亡風險將會大幅提升。基金會因而決定深入社區進行公共衛生教育,及後馬不停蹄地設計方案、動員義工、採購物資。三個月過去,洪國疫情持續爆發並且進入「全國緊急狀態」,至今有逾3萬人確診,預料未有求醫的病患可能數以十倍計。「我們的工作算是啟動得比較及時。」兩周前的6月中旬,梁振英再度率領基金會成員,包括退休紀律部隊義工團,跨越大半個地球,帶同2,800萬元物資赴洪:「這是一場仗,頭號敵人就是蚊子,沒有蚊子就沒有登革熱。」

在防蚊意識較高、防疫系統完備的香港,未必理解洪都拉斯為什麼會如臨大敵。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解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洪都拉斯同時出現4種血清型登革熱,即嚴重病例比率可能會較高,即更多患者或會蜂擁而至到醫院求診,但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登革熱,醫院需要臨時調配大量醫療資源應對,恐怕導致整個公營醫療系統受壓,所以必須透過社區防範才能減低醫療資源擠壓的風險。基金會為此捐贈25萬套快速檢測包、10萬頂蚊帳、1.2萬個滅蚊燈、30萬卷滅蠅紙、以及大量宣傳教育材料,提高防疫能力。

+5

除此之外,還有兩大「法寶」。陳英凝提到,三個月前在洪考察時,發現有些偏遠省份的疫情通報系統仍然依靠紙和筆去完成,根本就來不及通報,所以基金會答應協助當局提升數字化的登革熱感染控制和監測能力,包括捐贈相關電腦儀器、構思數據系統等。

「我們還會在當地進行人才培訓。我們得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支援,希望讓當地政府人員了解我們中國成功防控疫情之道,更希望這套技術可以留在洪都拉斯或拉美,使更多人受惠。」陳英凝說,過去洪都拉斯依賴歐美防控經驗,但從近年全球流行疫症可見,歐美防控系統並非最理想,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反而能為其他國家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6月17日,陳英凝與洪都拉斯衞生部部長雷耶絲(Karla Paredes Reyes)簽署《登革熱防控項目》合作備忘錄,啟動首個中洪合作的醫療及公共衞生領域合作項目。雷耶絲致詞時衷心感謝共享基金會的及時協助,認為是次合作象徵中洪兩國共同對抗登革熱疫情的重要一步,也反映國際合作在緊急時刻的重要性,相信未來可在兩國共同關心的領域開展合作開創先河。洪都拉斯外交部部長雷納(Eduardo Enrique Reina)也感謝共享基金會的慷慨援助,認為項目展現人道主義精神,有助進一步鞏固中洪兩國的雙邊關係。

6月17日,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及洪都拉斯外長雷納見證下,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教授與洪都拉斯衞生部部長帕雷德斯簽署《登革熱防控項目》合作備忘錄,啟動首個中洪合作的醫療及公共衞生領域合作項目。(鄭子峰攝)

「對我們從事公共衛生的人來說,我們的工作也是『超級聯繫人』。因為全球很多地方的公共衛生領域技術都在發展,但在非洲或者拉丁美洲,他們根本接觸不到,所以我們的角色很特別,可以累積我們自己的經驗,再把經驗分享出去。」人稱「天涯俠醫」的陳英凝,20歲就開始跟隨國際救援組織從事人道工作,在往後的30年內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傷,深深感受到世界發展格局被某種模式主導的不公平。她近年與梁振英一起帶着共享基金會走南闖北,就是希望能把知識、經驗、能力、愛心等等資源,分享給被壓迫的人們,幫助他們重拾基本的尊嚴,從而發揚人性本善的光輝、維護人人平等的權利。

陳英凝同時也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和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立志把香港打造成為「亞太災難管理培訓基地」,希望彰顯香港聯通中外文化、連結不同力量的特質,加強大中華和亞太地區在災害、公共衛生、人道救援等方面的研究、培訓和知識轉移,培養更多專才。「我們帶着一個相對年輕的團隊,不需要坐下來等人家去做,而是可以自己落實、自己去做,這個機會是這個年代才可以爭取得到的。」陳英凝說,共享基金會正正也是這樣一個平台,讓她不斷實踐所思所想,為香港走出一條醫療援外路。

「共享基金會來自香港,此次對洪的人道主義援助,是香港非政府組織愛國情懷、大愛無疆的生動體現,是香港服務國家外交事業做貢獻、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行動,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中國駐洪都拉斯特命全權大使于波,高度評價基金會馳援洪國的工作,形容是首個落地的「小而美」援助項目:「從近期看,它有接地氣、見效快、惠民心、聚民意的功能,受到洪都拉斯人民的熱烈期待,對他們來說是雪中送炭,解決了燃眉之急,更體現了中洪兩國人民的守望相助,同時從全球公共衛生合作領域的角度看,它具有鮮明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從長遠看,這樣的合作有利於新生的中洪關係的發展,有利於中洪共建『一帶一路』,更有利於中洪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

梁振英成功帶領共享基金會衝出香港,也別有一番感觸。「香港這個地方有很強的捐贈文化和悠久歷史,也有很多對外人道主義醫療援助的人才,可以利用民間公益慈善團隊的力量去補充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的工作。這既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也滿足國家對於我們的要求。」每次到訪受援國家,梁振英都慨嘆,「我們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高速發展,如今我們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去國外去幫一些欠發達的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國家,去幫助他們應對公共衛生或者醫療領域的挑戰,這個工作不是我們共享基金會獨有的,我們很願意和大家分享經驗,使得大家同心協力去做『民心相通』的工作。」

「我們帶到世界各地的不是霸權和戰爭,而是謙卑和平安;不是槍砲和死傷,而是醫藥和健康。」梁振英期望,共享基金會中期發展成為國際旗艦型醫療衛生援助組織,遠期則成為具有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話語權、有效支持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