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歸還主權」展板又措辭不當? 康文署拒回應需否修改
教育局被揭收緊中學歷史課本內容審查,「中國要求收回香港主權」等寫法被指「措辭不恰當」須要修改,事件引發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解釋,香港主權一直在國家手裏,沒有「收回」與否的問題,又指基於《基本法》,應用「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按照當局的說法,未來要「糾正」的可能不止是教科書,已有17年歷史的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有展板提到「英國將香港的主權『歸還』中國」,與楊潤雄的說法有牴觸。
歷史博物館將展開全館更新工程,館方回覆查詢時未有回應「主權歸還中國」的表述是否「措辭不恰當」,以及會否修改字眼,僅稱用字是參考當時相關的資料及1997年香港回歸時期的報導綜合而成,館方亦正徴詢歷史學者和專家的意見,仍未落實更新或改動的詳情。
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於2001年開放,包含8大展區,其中名為「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的展區亦是整個常設展的最後部分,介紹了香港邁向1997年的歷史事件,本身亦是97回歸的歷史見證。
不過,這個歷史「見證」可能很快會失去原貌,事關在其中一塊講述最後一位港督彭定康來港履新的展板中,寫到「1992年7月9日,第二十八任港督彭定康抵港就職,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英國將香港的主權歸還中國為止」,英文為「the United Kingdom returned the sovereignty of Hong Kong to China」。無論中文的「歸還」或英文的「returned」,與「主權移交」相類似,都有交予英國後取回的含意,明顯與楊潤雄指「香港主權一直在國家手裏」,以及特首林鄭月娥指「中國從來沒有將香港主權交給第三者」的說法相牴觸,日後隨時會被歸入「措辭不恰當」之列。
至於其他談及香港主權的展板,「歸還」就再沒有出現,改以「恢復」形容,例如提到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展板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來陳述。
「香港故事」常設展自二零零一年開幕以來,一直頗受市民和遊客歡迎,十六年間錄得超過九百萬的參觀人次。
據館方介紹,隨著館藏文物與日俱增,展覽的演繹手法推陳出新,為此館方現正籌劃全面更新工程,自年前開始諮詢不同持份者竟見,包括博物館專家顧問、教育界、學術團體等。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查詢時,拒回應展板的措辭是否有問題,僅指展板的用字是參考當時相關的資料,以及1997年香港回歸時期的報導綜合而成。至於如何更新常設展的展品和內容,館方正徴詢歷史學者和專家的意見,現時仍未落實更新或改動的詳情。
教育局則回應指,楊潤雄已公開說明主權措辭的立場,而且展板與教育局無關,故沒有資料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