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辣之後樓市為何仍疲弱? 製造甚麼誘因 可讓地產商積極投地!
上月底港府對樓市減辣,引起外界一片憧憬,一二手樓市交投略為增加,給寂靜的市場帶來一點希望。然而,減辣一星期以來,樓市表現仍然疲弱,究竟為何?經過幾年新冠疫情的折磨,香港經濟受到極大衝擊,樓市早已嚴重內傷,港府到今天才出手,其實已錯過最佳救市時機,樓市要完全復原需要一段漫長時間。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有政策支持樓市,也等於支持經濟,有總比沒有好,只能冀望先讓成交量慢慢增加,從而帶動整體經濟流通。
如實反映市況 不要盲目唱好
近年香港發生不少變化,有人離開也有人進來,港府強調港人要愛國愛港,那麼誰最熱愛香港、誰最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筆者認為是留在香港堅守著陣地,並以真金白銀作出投資的人,他們最有發言權。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要實事求是看待事物,評論樓市更要如實反映市況,指出政策缺點所在,不要盲目唱好,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筆者一直強調,樓市是香港經濟重要一環,撤銷辣招拯救樓市,不會讓重傷的樓市立即復原反彈,只可以製造多一些成交,讓中小企業的樓宇抵押貸款鬆一口氣,是幫助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
我們目前面臨的經濟狀況,其真實的數據是殘酷的,香港零售市場9月份的表現,只比去年同期增長13%,比預期中差;地產從業員跌至4萬人左右,平均每13.5人開一張買賣單;香港仔、何文田等區的優質新盤開價每呎1.7萬至2萬元左右,價格重回7至8年前;屯門新盤發展商罕有推出賣樓保證,如物業入伙時樓價下跌可獲賠償5%;還有縱使減辣,東涌填海第106B區住宅地招標,地產商依然出價未達政府底價而流標,是今年第5次流標,反映發展商並不看好樓市前景。
土地流標 責任非全歸咎於地產商
就以政府土地招標多次出現流標為例,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指責是地產商暗中聯手,故意出低價迫使土地流標,將來港府土地賤賣引致庫房收入大減,甚至出現財政赤字,責任全歸咎於地產商。還有更激烈的聲音甚至要向「上面」舉報,提出如何作出懲處。對於外界這種責備態度,筆者認為一點都不出奇,誰叫地產商長期賺大錢,難免讓廣大民眾產生不滿,只是應該責怪的對象似乎少了一個,難道港府沒有責任嗎?港府是最大的土地供應者,也可以說是最大的地產商,高樓價最大的得益者。
至於為什麼地產商強烈要求港府撤銷樓市辣招?原因是樓市已經回到「冰河時期」,10月份包括住宅、工商舖、車位在内的總成交量竟然只有2,925宗,是33年以來月份次低,非常離譜和可悲。各位必須明白,地產商賣得出樓房,資金才能夠回籠,才會積極再投地發展,在市道好的時候,甚至肯出高價買地,政府庫房收入自然也會增加;相反,如果樓市像今天這樣冰封,地產商不但只會出低價競投,甚至乾脆不投。內地房企的財政危機,陸續出現的暴雷情景,是一個血的教訓,難道香港地產商看不到嗎?
作好準備 這是一場持久戰
因此,假如要讓港府土地收入增加,首先就要讓樓市交易量恢復正常,製造更多吸引地產商買地的誘因。那麼什麼叫正常市場?就是回到13年前,重返2010年時的樓市政策,光是減辣不夠徹底,應該撤銷現今所有的樓市辣招。地球正處於政經紛亂時期,地緣政治局勢動盪,戰爭引起生靈塗炭,在環球經濟不景氣之下,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正處於風口浪尖,非常時期必須用非常手段全力救市。
港府總是鼓勵市民,對香港要有信心,然而經濟數據卻並不理想,中小企業要守到甚麼時候,明年、後年,還是更久?筆者比較保守,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在此仍然苦口婆心地警告大眾,樓市最大的敵人、消費市場的對抗者、也是企業大量借貸產生嚴重負擔的債主,就是高利率,仍然會維持一段長時間,這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說的,大家一定要記住。
【財經專欄】蔡志忠|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
從事地產行業近38年,擁有豐富的工商舖投資經驗。集團旗下企業包括財務、飲食、百貨商店、超市、迷你倉、共享工作間等等,業務多元化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