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life balance的重要性 德國工會要求每周只工作28小時
愈來愈多人追求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一份人工高的工作,甚至比不上短工時那麼吸引。德國工會最近發起大型罷工行動,要求加薪及縮短工時至每周28小時,以便員工照顧家庭。
雖然資方已經讓步同意加薪,但工會仍企硬要求縮短工時而不減人工,更威脅將罷工升級為工業行動,搞垮大企業。
由以前的「星期一至星期七,多勞多得」,到現在的work-life balance,見證打工仔心態正在轉變,僱主又應如何應對?
要求每周減至工作28小時
擁有390萬名成員的德國最大工會IG Metall,周三(1月31日)起號召全國金屬工業及工程界勞工參與一連三日的罷工,要求僱主兩年內加薪8%,並容許員工將每周工時由目前的35小時縮短至28小時,以便照顧家中老少或患病家人。
這次罷工行動是工會34年以來規模最大。工會指,來自80間公司合共約6.8萬名工人參與周三的行動。據估計,周五的罷工人數大增,涉及公司亦增至大約260間,當中更包括出產平治汽車的戴姆勒(Daimler)、以及大眾汽車旗下的保時捷(Porsche)車廠。
德國DIW經濟研究所預計,是次罷工每天會帶來7700萬美元(約6億港元)經濟損失。
勞方要求:縮短工時、薪金不變
罷工行動開始前資方曾讓步,願意加薪6.8%,但拒絕答應縮短工時的要求。工會表示目前罷工行動只是「警告」,若然資方堅持拒絕答應有關要求,罷工行動將會升級至工業行動,聲言會搞垮不少公司,尤其是依賴汽車零件供應的企業。
根據工會要求,資方需要賦予僱員權利,將工時由每周35小時縮短至28小時,容許他們可以照顧小孩、長者或患病親人,而從事危險性工作的僱員亦應得到相同權利。此外工會亦要求資方承諾,即使縮短工時,薪金仍要保持不變。
資方企硬:誰工作少、誰賺得少
參照現時德國經濟狀況,去年國家經濟增長約2.2%,是6年來升幅最快。今年1月錄得的失業率只有5.4%,創下新低,但10年以來工資的增長只有平均0.81%。
經濟有所增長,受惠的卻不是一群辛苦工作的員工,難怪激起他們不滿。不過今次罷工主要爭持不在於加薪之上,而是縮短工時但薪金不變這項看似「獅子開大口」的要求。
「我們需要這筆人工津貼,令照顧家人及小孩時不需要擔心金錢問題。」IG Metall主席霍夫曼(Joerg Hofmann)為縮短工時但薪金不變的要求辯護。
為何資方願意在加薪上讓步,但在縮短工時上反而寸步不讓?
金屬工業協會Gesamtmetall總經理桑德(Oliver Zander)嚴正表明:「誰工作較少,誰就賺得較少。這是基本原則。我們必須繼續遵守,不能夠動搖。」
追求work-life balance
「星期一至星期七,多勞多得」這句除了是經典廣告歌詞,更是以前打工仔的生活寫照,反映勞工階層昔日的工作態度。時移世易,先進國家人民開始追求「生活工作平衡」(work-life balance),令工時長短變得愈來愈重要。
在一間浴室用品製造公司Geberit工作的本查克(Souad Benchakra)表示,因為之前要照顧孩子,所以由全職變為兼職,現在卻沒有機會恢復全職工作。
IG Metall勞資談判部門主管雅尼克(Sophie Janicke)指:「僱員真正的工作時間,比起勞資雙方同意的工時長很多。僱主有許多理由加長僱員工時,相反僱員卻沒有縮短工時的可能性。」
縮短工時將後患無窮?
作為歐洲工業大國,德國的工程及金屬工業可謂中流砥柱。大部分大型汽車品牌均依靠這類行業處理汽車零件製作工序。萬一縮短僱員工時,勢嚴重影響車廠工作進度,後患無窮。
事實上,單是近期數天罷工行動,已對業界造成嚴重影響。一月慕尼黑BMW車廠的罷工行動,令汽車生產量足足減少250部,兩間Audi車廠罷工,亦令Audi 700的製作時間延後。
今次雙方似乎均無意退讓,還有沒有其他可行方案,或可完滿解決危機?彈性工時也許是縮短工時以外,其中一個可行折衷方案。
提倡靈活工作模式的組織1 Million for Work Flexibility認為,休息和下班時間很重要,同時理解公司和僱主有其他考慮,故提倡彈性工作模式,打破朝九晚五的固定上班時間,讓僱員可以平衡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