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擬強制更換吉普尼小車 司機罷工兩天 斥政策「反窮人」
一種富有地方特色交通工具,久而久之或會成為當地標誌,例如每提起紅色雙層巴士便會想起英國;說到黃色的士便會想起紐約;而在菲律賓則要提到小型汽車「吉普尼」(Jeepney)。
吉普尼因為車資低廉,深受草根階層歡迎,但菲律賓政府推出現代化計劃,預計要替換18萬輛仍使用柴油的吉普尼,惹來運輸組織反對,批評政策是「反窮人」,打擊司機生計,周一(16日)起發起一連兩日的示威,迫得政府宣布學校停課,政府部門停工,但菲統律賓政府態度仍然強硬,拒絕收回有關政策。
菲律賓政府為了改善交通擠塞及汽車排放廢氣問題,在今年6月推出公共交通(PUV)現代化計劃,在2020年前為全國巴士、吉普尼及公共客貨車實施現代化措施。
這項政策有機會連在菲律賓歷史悠久的吉普尼亦有可能會被取締,在計劃預期,逾15年車齡的吉普尼會被歐盟四期的柴油車輛取代,而吉普尼多採用歐盟二型的引擎。陸上運輸特許經營管理委員會(Land Transportation Franchising and Regulatory Board)指,約18萬輛吉普尼將會被取締。
換新車需約15萬港元 司機難負擔
不過,計劃卻引來當地民眾及吉普尼司機不滿,運輸組織Piston和Stop and Go Coalition批評這個計劃「反窮人」,嚴重打擊司機生計,他們指購買一部新的吉普尼最少要花100萬菲律賓披索(約15萬港元),司機難以負擔這一筆費用。組織希望政府提供補貼,不過政府傾向只提供貸款款助。
運輸組織自周一(16日)起發起一連兩日罷工。Piston指組織癱瘓了九成的公共交通。學校宣布停課,有政府部門指受罷工影響要關門。Piston秘書長蘭祖(Steve Ranjo)說:「我們第一天罷工成功地突出了司機和運營商對吉普尼被淘汰顧慮,我們反對把這種運輸方式轉移到大型企業。」
吉普尼二戰後製造 「屬菲律賓文化」
吉普尼歷史悠久,是50年代誕生的交通工具。當地商人利用二戰後美軍留下來的軍車加以改良,才創造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
馬尼拉市民卡因萊(Julius Cainglet)慣常乘搭吉普尼,他亦參與了周一的罷工以示支持,他說:「吉普尼司機是最貧窮及弱勢的其中一群,吉普尼是我們菲律賓文化之一。」
他指:「(政府)逐步淘汰有着文化及國家象徵的吉普尼,顯示政府未有承認這種民族象徵,而過去數年,吉普尼旳數量一直在下降,所以(政府)根本不需要一次過取締他們。」
吉普尼車資低廉 受草根歡迎
吉普尼車資低廉,深受國民歡迎,菲律賓網民科利纳(Maria Kolina)在twitter指:「我並非反對現代化,但我們要考慮到那些沒有工作的人,他們將如何負擔車資?」
菲律賓政府回應指,沒有忽視司機負擔能力,並推出了貸款計劃予司機。總統府發言人說:「政府將會繼續與公共交通界別成員討論、協商和進一步合作,特別是向營運商和司機解釋財務計劃,以助購買新的車輪。」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