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第五個現代化.十三】疫情突襲 中國經濟意外闖關
突如其來的疫情,三千多人的死亡,洶湧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也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第五個現代化)的一次大考。面對這場病毒肆虐的危機,人們不禁會問:過去的17年時間裏,中國應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有了哪些切實的進步?還存在哪些亟待修補的短板甚至盲區?中國又該從還處於拉鋸戰中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反思什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鑑於此 ,如何總結與反思這場肺炎疫情,就顯得尤為重要。《香港01》就此刊登系列文章,系統反思中國當前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本文為系列文章第十三篇。
2020年初進入公眾視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隨着中國農曆新年的春運遷徙迅速擴散,確診人數、疑似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已經遠超2003年爆發的「非典」。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完全出乎市場預料之外的負面影響。為了阻斷病毒傳播,中國政府以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延長假期、限制返工和人員流動,但疫情造成的短期失業率上升,企業停工,生產和消費需求不振,進出口受到衝擊,物價上漲,商業投資活動效率降低等「副作用」正拖累着這個龐大的經濟體,想要保持穩定的增長,中國經濟需要經歷一次「闖關」。
服務業首當其衝遭受重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2003年爆發的「非典」(SARS)有諸多相似之處。儘管此次病毒毒性低於「非典」病毒,但其傳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與「非典疫情」集中在廣東、北京不同,本次疫情以湖北為中心,由點及面擴散至全國,預計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更大。
將「非典」作為「前車之鑑」,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分析,在「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2003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一、二、三產業GDP指數按年增速分別為1.7%、11.3%與8.7%。相比之下,2002年第二季度上述增速分別為1.7%、10.0%與9.6%。而2003年第一季度上述增速分別為2.8%、13.2%與10.5%。不難看出,「非典」疫情的爆發的確對第三產業增速產生了顯著負面影響。2003年第二季度第三產業增速要比2002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比2003年第一季度下降1.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顯著高於2003年。這就意味着,即使本次肺炎疫情對第三產業的衝擊與「非典」相似,那麼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也會顯著高於「非典」期間。
消費低迷是服務業遭受重創最為直觀的體現。春節期間居家隔離、暫停文娛活動,直觀邏輯上,旅遊、餐飲、影視行業受到的衝擊最為明顯。對比2019年春節,中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本次疫情發生後,1月26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以酒店住宿為例,受疫情影響,中國境內酒店發起「安心取消預定保障」倡議,截至1月末就有超過32萬家酒店加入該協議。有機構預計,中國旅遊市場的萎靡,將導致全球旅遊行業收入下降三成。
此外,原本春節是餐飲行業的旺季,據統計,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突破4.6萬億元。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中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春節期間收入平均佔到全年收入的25%至28%。為了避免聚餐引起交叉感染,各地政府和行業協會陸續下發了停業通知,多家知名餐飲企業相繼宣布暫停營業。為了降低房租和人力成本,很多餐飲企業甚至將備菜和存貨低價甩賣。
尤其是電影行業,今年春節檔幾乎顆粒無收。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元,占上半年票房收入35.7%,全年票房收入約10%。此前,中金預計2020年春節檔將實現收入62億元至76億元,但肺炎疫情爆發導致2020年春節檔7部影片全部延期,大年初一(1月25日),整個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181萬元,而2019年同日票房超過14.58億元。在電影票房已經確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假設餐飲零售腰斬,旅遊市場凍結,短短7天時間,僅上述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元,佔到同期2019年一季度GDP的4.6%,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與傳統服務業的遭遇形成鮮明對比,民眾閉門不出,手機遊戲市場大放異彩。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旗下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在1月24日除夕當天創下20億元峰值流水記錄,與2019年同期相比大漲50%。粗略估算,頭部遊戲產品2020年春節當月流水按月增長可能在20%至40%。
實體經濟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與第三產業相比,工業部門尤其是製造業面臨的直接經濟損失看似小於服務業,但疫情產生的後續影響更為深遠。在宏觀層面,「中國製造」為代表的出口曾經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出口井噴,2003年中國出口月度增速高達34.4%。因此,當年發生的「非典」疫情並未對出口造成明顯干擾。
張明認為,雖然,一方面隨着經濟體量的放大,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顯著下降,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與中美貿易衝突的反覆,中國出口增速已經大不如前。2019年中國出口月度增速的均值僅為0.4%。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後,中國要在2020年與2021年多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這就意味着貿易順差對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1月31日,世衛組織(WHO)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儘管世衛組織不建議各國對中國採取旅行管制措施或停飛來往當地的航班。但《國際衛生條例》中明確,各國有權對主要疫區採取貿易和旅行限制,如拒絕受染者入境等,對入境中國貨物進行檢查、收費等,最為嚴重的是:「如果現有處理方法均不成功,在受監控的情況下可以查封和銷燬貨物」。可想而知,一旦實施這將對出口造成毀滅性打擊。
截至目前,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已經大幅減少往來中國的航班,甚至取消赴華航線、暫停辦理旅遊簽證。這導致大量以旅遊簽證進行的商務活動暫停,旅行和貿易限制形同實際意義上的經濟制裁。
根據現有《國際衛生條例》規定,成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定可以隨時撤銷和更改,且發佈後有效期為3個月,期滿自動失效,也就是說,最遲5月初,中國還將面臨世衛組織的「審判」。
事實上,製造業外部環境的惡化僅僅是需要面臨的問題之一。2003年二季度非典疫情期間,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工業、建築業按年下滑2%和1.7%。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至13.7%。
但非典疫情爆發期處於春節復工後,此次肺炎疫情在春節期間爆發,導致多個地方政府宣布推遲復工時間,道路封鎖和疫情監控也會影響節後返工。在訂單減少、物流阻隔的情況下,員工工資和辦公場所租金支出給企業帶來資金流動性壓力。這些因素都會對製造業生產和銷售帶來衝擊。「天眼查」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中國有超過958萬家製造業企業,超過一半都是個體工商戶,註冊資本不足100萬元,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弱。有的中小企業或許永遠都熬不過這個冬天。
中國官方公布,2020年1月製造業PMI回落至50,中國國家統計局也認為,1月數據還沒有體現出疫情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在生產放緩和企業負擔加重的雙重作用下,未來兩個月製造業PMI低於榮枯線也是大概率事件。
兩個維度看,一是區域問題,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地區復工及之後,都面臨着一定的疫情防控壓力,短期上述勞動流入集中區域的新增疑似與新增確診病例值得進一步觀察; 二是行業問題,勞動密集製造與服務業在復工後的復產均存在着一定防控壓力,建築業方面,基建與地產均存在一定的延後。此外港口運輸以及對外貿的影響也需要進一步關注。
GDP一季度破「5」 全年破「6」?
根據德國格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應用經典的傳染病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模型來預測本次疫情的演化,病毒爆發後大概90天到達疫情高峰。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第一個病例於2019年12月8日發現,50天左右開始集中爆發(1月20日左右),如果從此時開始計算,預計3月初達到高峰,4月上旬左右接近尾聲,5月上旬疫情結束。儘管該模型預測非常簡化,但從目前情況看,預測模型與疫情發展現狀基本吻合。
但與17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口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顯著下降,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口紅利也正在萎縮,加之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依然處於較高水平,中小銀行面臨潛在壞賬風險,房地產調控處於關鍵時期。
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正好發生在這個殊為敏感的時間點。2019年經濟增長明顯下滑,從一季度的6.4%回落到四季度的6.0%,並且因此在經濟學界觸發了是否需要「保六」的爭論。如果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將再次加大。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初步評估認為,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國的GDP增速減少1.2個百分點。根據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測算,即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2020年一季度GDP為4.5%,拖累全年經濟增長將至5.8%。假設疫情在春節復工後出現進一步傳播和擴散,持續時間和對經濟的影響超出預期,今年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會分別下探至3.4%、5.6%。
為了儘可能抵消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負面衝擊,中國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多個部委聯合發文,要求銀行、券商提供信貸和金融支持,並對行業企業進行定向扶持。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方政府也從加大金融扶持、穩定就業、減輕企業負擔方面進行詳細部署,大範圍實施「房租減免、專項補貼、返還税費」等政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認為,除上述短期政策,中長期而言,宏觀政策的重頭戲應放在財政政策方面。僵硬地死守財政赤字不超過GDP的3%紅線可能沒有必要。財政擴張不能總是重複老一套「鐵公雞」思路,建議國務院可以經全國人大授權,建立一個專項的緊急「救助基金」。貨幣政策方面應該適度放鬆,增加流動性並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消費層面,為新經濟渠道提供政策支持,增加網絡消費。
基於對中國政府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的預期,A股在創紀錄低開8%後連續上揚,外資更是藉機逢低買入A股,僅僅一週後,指數基本漲回春節前點位,創業板指數更是創出3年新高。歸根結底,外資依然對中國經濟的復甦抱有信心,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並沒有因為「黑天鵝」事件而動搖。
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個對中國經濟運行影響巨大的事件。目前,疫情仍在發展階段,尚難以對疫情最終的走向做出精確判斷。相應地,此時對疫情經濟影響的分析一定是初步而粗糙的,也要區分疫情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在分析疫情的經濟影響時,諸如宏觀政策應該怎麼做、會怎麼做、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這樣的問題,是必須要想到的。脱開對政策應對的考慮,只是機械地估計哪些經濟活動受到了疫情多大程度影響,難免得到刻舟求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