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第五個現代化.十一】禁絕野味 切忌好了傷疤忘了疼
突如其來的疫情,三千多人的死亡,洶湧而來的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是一起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也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第五個現代化)的一次大考。面對這場病毒肆虐的危機,人們不禁會問:過去的17年時間裏,中國應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有了哪些切實的進步?還存在哪些亟待修補的短板甚至盲區?中國又該從還處於拉鋸戰中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反思什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鑑於此 ,如何總結與反思這場肺炎疫情,就顯得尤為重要。《香港01》就此刊登系列文章,系統反思中國當前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本文為系列文章第十一篇。
禁絕野味市場,管住我們的嘴!
當武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開來,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一切可能源於吃野味,一群人對於另一群人的討伐隨即展開。討伐者是受疫情影響切實存在的人,被討伐者則近乎是隱形的,因為在疫情蔓延之前,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是其中的一分子。
從1981年首例確診的艾滋病毒源於非洲黑猩猩,到2002年非典(SARS)病毒源於廣東順德的果子狸,到今天武漢肺炎疫情初步判斷源於華南海鮮市場售賣的野生動物,慘痛的教訓殷鑑不遠,可是人們往往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疫情當前,人們固然很輕易大聲疾呼「管住嘴」,可是當疫情過去,又有多少人會真的痛定思痛?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 F. Hegel)在《歷史哲學》緒論中表示,經驗和歷史所昭示的,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沒有從歷史方面學到什麼,也沒有依據歷史上演繹出來的法則行事。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環境,都具有一種個別的情況,使舉動行事不得不全由自己來考慮、來決定。當重大的事變紛呈交迫的時候,一般的籠統的法則,毫無裨益。回憶過去的同樣情形,也是徒勞無功。一個灰色的回憶,不能抗衡「現在」的生動和自由。
今天的武漢肺炎終究會成為「一個灰色的回憶」,而在這場漫長且代價慘痛的戰爭前,卻是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類上演的一幕幕毫無敬畏感的「生動與自由」。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這艘巨輪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速度前進着,創造出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可人們的生活方式沒有根本上改變,與經濟發展同步飆升的,是野味市場的方興未艾。雖然病毒不是吃出來的,但一味地尋求感官刺激去吃野味埋下了太多隱患。尤其是近些年,請客吃野味不僅成了飲食風潮,而且被一些中產階級看作是身份的標誌和象徵。好像吃一次野味,不僅身體大補了,還一腳跨入中產階級,成了引領時代的弄潮兒。
病毒來襲和肆虐的時候,才不會管你貧富貴賤,更不會管你為了取得今天的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會以無差別方式來報復人類。作為病毒的載體,如野豬、穿山甲、果子狸、白麪狸、竹鼠、蝙蝠等,這些野生動物本身和人類是可以相安無事、和平共處的,也不存在誰一定要戰勝誰,誰是誰的敵人之類的問題。畢竟在大自然中各種生物最理想的狀態,本就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當人們不由分說將這一平衡打破,災難便不可避免。當災難來臨,眼看着越來越多的人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人們才短暫地意識到自身是多麼孱弱無力。
疫情過後,唯一能做且必須做的,就是反思,就是改變。
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落後的立法。根據中國法律規定,允許經營的野生動物多達五六十種。雖然規定對於經營要求也做了說明,比如除了需要獲得相應行政許可外,還需要對買賣的野生動物進行報批、檢疫等,以保證野生動物衛生健康。即便如此,也無法徹底杜絕意外發生,何況病毒在不同宿主身上都可能發生變異,已知的病毒之外還有太多未知。遠的不說,十七年前SARS肆虐的教訓近在眼前,為何相關立法不能與時俱進,徹底禁絕野生動物經營活動?我們究竟還要因此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徹底醒悟?
早在1988年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總則第一條就明確立法宗旨: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本法。事實證明,允許野生動物經營不僅已經導致了生態失衡,而且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立法禁止一切經營活動已迫在眉睫。
所幸,2月24日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該《決定》第一條就明確寫道,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加重處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應對疫情的講話中也明確提到,「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他還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強法律實施,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其次需要反思的,是負責監管野味市場的有關部門。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相關檢查證實,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至少有8家有相關證照的商戶經營野生動物。另據華南海鮮市場的住院業主及其親屬稱,該市場分東西兩區,僅西區就有十幾家商戶經營野生動物,那些商鋪所處的位置都很偏僻,賣的東西有些都不認得,每天去買的人也不少。
雖然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否認曾向商戶下發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但不少商鋪「掛羊頭賣狗肉」售賣野生動物是事實,有關部門該有的監管在哪裏?要知道,華南海鮮市場可是武漢乃至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交易市場,位於漢口火車站附近,建成時間逾十五年。對於這一市場的管理尚且如此不到位,其他邊緣地帶小型市場的亂象則不敢想象。
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稱,很多販賣野味的商戶雖然持有《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但往往會超範圍經營以及私自捕獵野生動物,「許可證上允許售賣的動物就擺在明面上,其他不允許的會藏起來偷偷地賣」。即便是從正規野生動物養殖場引進的動物也可能是野生的,因為養殖成本高,難度大,野生與養殖區別不明顯,所以很多養殖場裏的動物也可能是從野外偷捕獵來的。
最後需要反思的,就是普羅大眾。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疫情猝不及防襲來,每個人除了咒罵「那些管不住嘴吃野味的人」,怨天尤人,是不是也該捫心自問:我究竟能做哪些改變?是不是可以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我又能為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盡哪些綿薄之力?要知道,在重大疫情面前,沒有人是無辜的,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個更好的社會,更好的制度的制定不是「自動」的,觀唸的變化是必要環節。
最後再說一遍,不要吃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