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處之道:如何通過外交議題撬動經濟議題?|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日,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舊金山會晤4個小時,雙方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溝通。此舉有利於中美兩國有效管控分歧,求同存異,維護中美關係穩定。

美方年內主動邀請中方會晤的兩大目的

一是地緣政治的訴求。2024大選臨近,拜登政府試圖在大選前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巴以衝突爆發,加之美國眾議院新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堅決反對援助烏克蘭,拜登政府想要儘快結束烏克蘭危機。為此,美國希望中國能做一個積極的調停者。美方多次派高層官員與中國溝通,也是反覆重申這一點。

二是美國國內選舉的訴求。美國民眾極度擔心台灣局勢的惡化。根據調查,大多數美國選民對於美國若將在未來10年與中國發生重大軍事衝突感到非常焦慮,超過78%的人認為避免戰爭非常重要,僅有22%的人表示領導人應該更多地關注為軍事衝突做準備。選民最為重視的議題包括保護美國知識產權、避免戰爭、防止芬太尼進入美國等。拜登政府官員多次與中方相關人員會晤,實則是展示給美國民眾,讓他們看到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這可以為其贏得更多的選票支持。

習近平(右)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峰會期間,兩度主動與陳茂波交流(路透社圖片)

中美雙方求同存異,取得系列成果

中美元首會晤取得系列成果。雙方同意在軍事溝通、氣候合作、禁毒合作、人工智能監管規則方面加強合作。

軍事方面,將商討並逐步恢復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

氣候合作方面,中美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同意啟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開展對話與合作,包括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毀林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主題。

禁毒合作方面,中美雙方同意進一步推進並落實中美共同管控毒品(如芬太尼)的合作機制,中方同意嚴格限制芬太尼對美出口,將中美間的毒品打擊維持在合作軌道。11月16日,美國將中國公安部鑑定中心(含國家毒品實驗室地址)移出「實體清單」,解除對其制裁。

人工智能監管規則方面,中美將建立一個人工智能風險和安全問題的專家磋商機制,重點針對民用人工智能的治理問題以及人工智能軍事利用的控制問題進行磋商,共商共建人工智能監管規則。事實上,拜登政府對人工智能監管規則高度重視,2023年10月30日,拜登簽署關於人工智能(AI)的行政命令,為AI建立安全和隱私保護標準,並要求開發人員對AI新模型進行安全測試,測試結果需提交給政府。不僅如此,2023年9月,由美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隱私、技術和法律小組委員會主席與多位參議員共同發布《兩黨人工智能立法框架》,這被視為美國立法者追趕人工智能應用發展步伐的最新立法措施。美國的《兩黨人工智能立法框架》一方面要求,建立一個由獨立監督機構管理的許可制度,即要求開發複雜的通用AI模型或高風險AI模型的公司在監督機構註冊,且該機構有權對模型開發公司進行審核。另一方面,需捍衛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國會必須利用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等法律政策,限制先進AI系統的轉讓,以及防止美國對手利用相關係統干涉選舉、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侵犯人權等。

習拜會・習近平・拜登・中美關係: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斐羅麗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談後,拜登親自將習近平送到上車處道別。(新華社)

通過外交議題撬動經濟議題仍需耐心

今年年內,美方主動與中方舉行多次會晤,政治目的遠大於經濟訴求。此次中美元首會晤雖達成了系列成果,給中美關係發展也帶來了正面效果,有利於雙方更加理性管控中美之間的分歧,防止雙方從激烈競爭演變成為直接衝突或意外衝突。但中方提出的訴求,如部分取消對華貿易關稅,避免以「國家安全」為名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嚴格的出口管制等訴求均未得到美方回應。目前來看,美國在經貿和科技領域將對華延續「小院高牆」的打擊策略。雙方如何從外交關係的緩和過渡到經濟議題的緩和,仍需要多輪會談與磋商,任重道遠。

中美關係目前已經止跌企穩,預計明年上半年還將迎來階段性改善的窗口期,但隨着明年下半年美國大選臨近,雙方關係隨時有再次降温的風險。

(本文作者楊水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