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重提承諾 拜登強調「競爭」 中美關係「人工接管」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三藩市斐洛里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北京官方通稿稱,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白宮則表示,習近平與拜登進行了坦誠並具建設性的討論。習近平拜登會面約2小時結束,會後上演「散步外交」,他們並肩而行,兩人面露微笑向前方揮手示意。此次「習拜會」是貿易戰之後,兩國元首首次在美國本土會面。

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衝突分歧不少,形勢微妙,去年峇里島會晤後也呈現高開低走,此次三藩市會晤這種關係怎麼扭轉過來?這次元首會晤之後,中美關係能否止跌企穩、持續改善?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費羅麗莊園,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場迎接。圖為兩人在莊園門前握手問好時,習近平向在場人士揮手。(Reuters)

峇里島六「不」和五「無意」承諾有變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印尼峇里島進行會晤,中國強調為兩國關係設立護欄(guardrails),明確競爭的底線和規則以避免中美滑向衝突。拜登做出了六個「不」(不會試圖改變中國體制,不對中國發起所謂的「新冷戰」,不通過強化盟友關係來對抗中國,不支持「台獨」勢力,不支持「分裂」大陸和台灣,不尋求「以台制華」)和五個「無意」承諾:(無意同中國爆發衝突,無意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同中國「脫鈎」,無意阻礙中國科技進步,無意在國際上圍堵中國)。北京認為,六個「不」和五個「無意」的承諾,是中美交往的前提、底線、目標。但是,拜登內閣在過去一年來沒有徹底落實過這些承諾。所以一年來,中美關係磕磕碰碰。

在這次會晤上,習近平只提到去年六個「不」和五個「無意」的承諾中的「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進而提出「這次三藩市會晤中美應該有新的願景,共同努力澆築中美關係的五根支柱」,即「五個共同」——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促進人文交流。

在分析人士看來,之所以有這樣的調整,在於「不支持『分裂』大陸和台灣、不尋求『以台制華』、無意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同中國『脫鈎』、無意阻礙中國科技進步、無意在國際上圍堵中國」這幾點,美國即便要這麽做,也無用。就台灣問題,習近平再次特別深入闡述了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他指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而就發展問題,這一年來,「脫鈎」美國自己也不說了。「中國科技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美國一輪一輪的晶片封鎖,也沒有能阻礙中國的突破。但習近平在會晤中,有特別提出「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面不斷採取針對中國的舉措,嚴重損害中方正當利益」,「希望美方嚴肅對待中方關切,採取行動,取消單邊制裁,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更不用說「在國際上圍堵中國」,從上合擴容到金磚擴容,從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通過《哈瓦那宣言》到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當美國在疲於應對兩場戰爭(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的同時,愈來愈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同中國尋求發展之路。

在而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拜登亦再次重申五點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同時,拜登也表示,美中經濟相互依賴,美國樂見中國發展富裕,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鉤。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領中方代表團到費羅麗莊園,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高級官員舉行會議。(Reuters)

怎樣的「競爭」關係

拜登很積極的肯定會晤的必要性,他認為「面對面的討論是無可替代的」、「我們認識很久了」,「我們並不總是意見一致,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奇怪,但我們的會晤總是坦誠、直接和有用的」。但兩位元首就「競爭」仍持不同態度。習近平稱:「我還是那個看法,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頭」,但拜登依然強調「競爭」,但說法是「我們必須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我們還必須負責任地管理它——競爭」。

拜登最初提出的對華戰略是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後來調整為投資、結盟、競爭「三點論」。不論是「三分法」還是「三點論」,唯一不變的是「競爭」。拜登簽署的一系列文件,國會通過對一些議案,在政治、軍事、經濟、技術等領域同中國全面競爭。視中國為「競爭」對手,這是不會改變的,但當下拜登所說的「競爭」,怎麼理解這種「競爭」關係?

分析人士認為,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層面:不尋求與中國衝突,希望中美關係穩定,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對改善關係抱有過度期待。第二層面:跟中國保持長期競爭、戰略競爭態勢。第三層面:為了確保能夠在競爭中勝出,可以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與中國達成管控風險的協議,也符合美國對華戰略,即總體上與對華競爭關係的定位一致,細節上滿足第一個層面的競爭關係。這種競爭關係的定位,在美國朝野,不論是白宮還是國會,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基本是一個共識。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拜登為其舉辦的宴會後,兩人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Reuters)

從「無人駕駛」到「人工接管」

這次習近平和拜登的見面會談,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至少說明彼此願意改善關係。而這次三藩市會議,最核心的議題是,用拜登的會說「最重要的是你和我能夠清楚地了解彼此,沒有誤解或溝通不暢」,對北京而言,就是美國能不能做到那些承諾。

對中國方面來說,徹底落實這些承諾,才相當於為兩國關係劃定了底線,可以有效地把兩國的衝突和分歧控制在這些底線範圍之內,如此兩國關係才能止跌企穩,才能回歸正常軌道,各項外交、經貿、民間接觸才能繼續推進。

相較於不可預期的特朗普,拜登的對華政策是容易預期的。拜登是建制派出身,他曾經是美方推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主要外交官員之一。而拜登政府內閣主要由左派和建制派組成。可預期的,由三藩市會晤後到明年上半年,應該是建制派主導。也就是這段時間對華戰略和策略都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拜登對華策略很清晰:一是不尋求與中國起衝突;二是在敏感地緣政治和部分核心技術領域加以抑制;三是減少對中國的經貿依賴,逐步穩定地推動產業轉移與回流。

從峇里島公布,到此次三藩市會晤,中間一年中美還屢屢過招,相信「底線」不僅已經説的清楚,而且已經「摸」的明白。相信經過這次三藩市會晤,兩國在一定範圍內管控住衝突和分歧,關係在一段時間可以得以穩定和改善。用一個形容來說,就是從「無人駕駛」到「人工接管」。 意味着兩國承認彼此的關係進入到一定範圍內的競爭層面,也就是有底線的競爭關係。不過,中美關係的主動權還是在中方。

相信,在今年11月到明年下半年大選開跑之前,中美關係可能是一個難得的緩和期,二者在一些敏感領域選擇迴避正面衝突,軍事、經濟、技術、氣候等交往都會在三藩市會晤之後推進。同時,中國跟歐洲、澳洲、日韓的關係也可能好轉一些。另外,在華美國跨國公司焦慮也會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