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汪洋劉鶴到李克強 兩場高級別會議傳遞什麼信號?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為了穩預期、穩信心,中共高層近期召開了兩場由常委牽頭的高級別會議。

5月17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近百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從全局上定調,「科學研判形勢,增強發展信心,辯證看待和統籌把握髮展與安全的關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使之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5月17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近百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講話。(新聞聯播截圖)

不同於汪洋的宏觀表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結合公眾輿論關心的問題和相關的擔憂,給出了更直接具體的承諾,「要努力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全方位變革,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此輪疫情之前,在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政策下,平台經濟噤若寒蟬,雖然政策的初衷是維護公平競爭,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一律平等發展,但這一大棒揮出之後,卻產生了不容低估的負面效應,並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平台經濟的創新。而隨着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教培行業一鍋端、滴滴退市等事件的發生,更加劇了外界對於民營經濟未來發展的擔憂,「國進民退」正在以超出高層預計的速度真實上演。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劉鶴提到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才顯得尤為重要和引人關注。而鏡頭前面容憔悴的他,似乎也通過另一種方式傳遞着中國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以及接下來「穩預期、穩信心」的嚴峻挑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5月17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上講話。(新聞聯播截圖)

另一場座談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牽頭,5月18日,李克強在雲南主持召開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在官方發布消息之前,民間輿論場已經不斷有圖文、短視頻傳出。在雲南各處考察的李克強,全程未帶口罩,與當地農民、大學生、工人等近距離交談,所詢問的,也都是吃飯、就業、生活等基本民生問題。

18日晚間播出的新聞聯播,發布了李克強與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座談的消息。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表示,3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明顯轉弱,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基於此,「既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仍有1.5億多户市場主體,當前物價平穩,應對挑戰仍有政策空間,又要正視困難、應對沖擊。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果斷作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已出台政策要儘快落到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畢;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

李克強還說到,要用改革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突出就業優先,通過穩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保民生,落實落細留抵退稅減稅等組合式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貸款緩交利息。確保糧食穩產和能源穩定供應。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進一步暢通物流大動脈和微循環。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以有效舉措增強民企信心。支持平台經濟、數字經濟合法合規境內外上市融資。穩地價穩房價,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5月18日,李克強在雲南主持召開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新聞聯播截圖)

綜合來看,李克強的講話突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急」,一個是「穩」。「急」體現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已出台的政策要儘快落到位」,「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穩」體現在,「突出就業優先,通過穩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保民生」,「確保糧食穩產和能源穩定供應」,「穩地價穩房價」。

之所以高層在「急」要「穩」,是因為實際層面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明顯不高效,政策落實上嚴重不到位,就業、房價等也出現了明顯的不穩定。尤其是在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各地正在不同程度用「講政治」壓倒「講科學」、「講法治」、「講常識」,以至於雖然口頭上不斷強調要「努力用最小的代價首先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但實際上中國各地仍然是「不惜一切代價」在防疫。這也是為什麼5月14日舉辦的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講席教授、副院長黃益平會急呼「經濟形勢到了應該採取不計一切代價政策的時候」,因為「經濟形勢不好、很困難」。

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從十年文革的泥潭中走出啟動改革開放至今,取得的成績並不容易,也曾經歷過激流與險灘,但之所以能經受過種種風險考驗,關鍵在於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一致向前看。當前,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的雙重壓力下,中共高層也在竭力通過穩預期、穩信心來團結民眾,但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現實國情,民眾對未來的預期和信心,最突出的體現在對執政者的預期和信心上。如果在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中,各地無法做到精準防疫,無法避免一刀切、層層加碼,無法走向現代化、人性化,再多的穩預期、穩信心之舉,也無法真正團結民眾。而這,也是中共當前和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挑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