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病毒起源問題可以更開放一點|安邦智庫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隨着在廣州發現了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印度變異毒株導致的病例,位於中國沿海的廣東省,乃至整個中國都面臨着又一輪的防疫壓力。總部位於北京的安邦智庫在5月17日就預警過印度變異毒株可能對中國造成衝擊,理由是印度「雙重變異」毒株改變了温度敏感,且中國國內生產的疫苗由於技術路徑的關係對印度變異毒株是否有效存疑。針對廣州新出現的疫情,多維新聞記者採訪了安邦智庫創始人、首席研究員陳功,內容稍經編輯後於《香港01》轉載。

隨着廣州疫情升級,廣州多個區安排全員核酸檢測。(視覺中國)

多維:廣東省作為中國「外防輸入」壓力最大的省份,你如何評價廣東的預防工作?廣州市目前已經對5個街區實行出行活動限制,並實施停課、離穗管制等措施,防範工作是否到位?

陳功:我看到了一些來自廣東省的通知,中國有一句老話,未雨綢繆。我相信這類措施包含有兩種含義,一種當然是針對廣東省內的一些病例,要採取控制措施;另一種是防止疫情的擴散,這是一種預防性措施。至於是否足夠和到位之類的問題,這要從結果來看,現在談這些問題,為時尚早。

多維:中國的防疫政策若要做到安邦智庫所説的「隨機應變」,除了應該向日本那樣採用能夠發現印度毒株中特有變異的PCR檢測技術,還應該出台什麼措施?在宏觀的防疫思路上需要有什麼調整?

陳功: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路徑,都是從預測趨勢到定義形勢,再到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等,但這最後一步,一般都需要技術專家的一定參與,如病毒學家和醫生等等。

印度變異毒株的威脅比較大,這是一個預測和定義,後面的解決方案將會包括很多的技術細節,需要更多的技術專家參與才會是有效的。

我的看法是,從檢測手段到疫苗使用,再到治療藥物和方案,可能都需要一些調整。

多維:印度變異毒株的「雙重變異」出現,如果真的令中國及世界大部分新冠疫苗失效,能否反推得出結論當初的疫苗技術路線選擇有失誤?如果疫苗需要進行新一輪研發,對世界意味着什麼?人類是否真的面臨「技術趕不上病毒變異」的局面?

陳功:我不是這樣認為。我不認為「大部分新冠疫苗失效」,我從來沒有這樣説過,實際這個問題與疫苗開發的技術路徑存在很大關係。從技術原理結合現在各國的數據來看,MRNA平台上的疫苗,效果似乎還是經得起考驗的。

現在各種病毒變異的傳聞很多,我認為應該謹慎分析,不能道聽途説,即便是高效疫苗,有效率也就是95%,如果有一千萬人注射了疫苗,那麼其中還是會有50萬人即便注射了疫苗也還是會有機會被傳染上COVID-19,這並不令人奇怪。

+2

多維:安邦智庫此前在預測中提到,印度疫情暴發打亂了全球疫苗生產格局,印度生產的疫苗佔據全球60%的市場份額,但3月份以來印度一直禁止疫苗出口。而印度變異毒株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必然導致人員流動限制的延續,讓「後疫情時代」的説法成為空談。這樣的局面會對國際分工體系與全球化,乃至「逆全球化」浪潮,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陳功:從印度近期披露的信息來看,印度疫苗的生產不像印度一開始公開講的那樣樂觀。印度在疫苗生產原材料方面碰到了很大的問題,很多材料是要進口,但包括美國在內,這些原材料是禁止出口的,所以印度疫苗產量遠沒有原來估計的那麼高。

現在看「後疫情時代」,似乎應該建立在「疫苗戰爭」的框架下來看,拿到有效疫苗,情況就會好得多,如美國和英國就會較早的進入社會正常化狀態,因而進入到「後疫情時代」。

拿不到疫苗或者疫苗無效的比例太高,則情況會嚴重的多,始終籠罩在病毒的陰影之下,此起彼伏,沒完沒了。

多維:當變異病毒正在印度製造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新冠病毒卻越來越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美國與中國近期正在就所謂的「病毒起源」進行輿論攻防戰,您怎麼看這一現象?

陳功:我看到了這種現象,但並不在意,很多人可能是太緊張了,這個問題時間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隨着時間的延長,人們思考的時間也會增加,能夠把問題看得更清楚一點。

我跟美國的那個所謂的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不太一樣,他的態度是變來變去的,但我的態度沒有改變過,我始終相信,病毒源自於自然界。我希望指出的是,這個問題非常複雜,現在看到的各種「傳聞」都是猜疑,都存在明顯的反證,根本經不起推敲,意義不大。

我個人的看法,中國在病毒起源方面實際可以更加開放一點,畢竟中國自身也需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因此通過恰當的國際合作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否則「病毒起源」的傳聞和説法,可能無休無止,繼續被地緣政治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