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讓解放軍「嚇出一身冷汗」,你信嗎?︱張鈞凱專欄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台防部兩度公布「監控」解放軍戰機的畫面。第一次是今(2024)年5月解放軍東部戰區展開「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期間,台空軍披露了F-16V(blk20)透過AN/AAQ-33「狙擊手先進標定莢艙」(大陸稱為「高級瞄準吊艙」)監控解放軍殲-16、轟-6等軍機畫面。第二次則在7月11日,台軍再度公布F-16B戰機透過狙擊手莢艙標定殲-16畫面。

兩度公布監控共機畫面,解放軍嚇得啞口無言?

台方兩度公布「監控」解放軍軍機的畫面,各種說法與解讀不脛而走。首先連用語都幾經「演進」,最早台官方使用的是「監控」,後來有的媒體開始使用「鎖定」與「標定」。其次是軍事意義的詮釋更是五花八門,台官方說法乃「顯示強大的監控能力」;而學者和名嘴則進一步演繹,「合理推測共機可能渾然不知被追蹤、鎖定,達到靜默擊殺效用」,「彰顯我看到了你,我牢牢咬着你,且隨時可以打下你」、「『亮劍』警告共機」、「解放軍嚇出一身冷汗」云云。

還有媒體指出,根據台「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的分析,台方公布相關畫面的做法,乃是屬於「偵察性嚇阻」,「讓解放軍認識到國軍有能力掌握到其軍事動態」。也有說法稱,此舉目的在於告訴台灣民眾:「國軍可以有效地掌握解放軍最新動態」。

解放軍東部戰區「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結束隔日(5月24日),台防部發布其空軍監控解放軍殲-16戰機畫面,台學者推測解放軍戰機「渾然不知」。(台防部)

甚至有台方國安人士聲稱,此為顧立雄上任台防長後對中共的「下馬威」,公布畫面讓解放軍「嚇出一身冷汗」。另外則有報道表示,解放軍為此膽戰心驚,從而噤聲不語。

陸軍事博主立刻反擊,指台灣畫面「自欺欺人」

事實上,在台方首度公布F-16V「監控」殲-16、轟-6畫面的第一時間,中國大陸知名軍事博主《空天力量》就在微信公眾號撰文批評「這事有多扯」。《空天力量》以先前美軍B-52轟炸機透過其掛載「狙擊手」吊艙記錄被解放軍殲-11戰機近距離攔截的畫面為對比,美軍公布的畫面清晰度非常高,而且畫面有大片打上馬賽克的區域,表示除了識別方框外,還能看到其他不能洩漏的識別細節等多個標定框(如下圖)

可是台方所公布的畫面,不只相對模糊許多,當中也只有一個簡單的識別方框。《空天力量》推斷,台方軍機「顯然是遠距離借助長焦拍遠景,然後再放大的結果」,「根本就是隔着很遠的距離拍攝了解放軍軍機的視頻,然後放大之後播放再錄屏,這樣才會出現殲-16和轟-6外形模糊、原本應該出現在畫面裏的各種標定框消失不見的情況。」

美國五角大樓公布解放軍殲-11戰機被美軍B-52轟炸機掛載的「狙擊手」吊艙拍攝畫面。(微信公眾號/空天力量)

《空天力量》於是總結道:「台軍F-16V根本就沒有膽量貼近解放軍戰機飛,只是遠遠地偷拍了幾段視頻就拿回去交差了。」「頂多能算是『遠距離拍照取證』,實在是自欺欺人」。

駁斥層級上升至央媒,央視痛批台灣做法很危險

而台方日前第二度公布畫面後,陸方反制的層級上升到中央級官媒。央視4套7月12日播出的《海峽兩岸》節目,以近30分鐘的時間大談「炫耀跟拍殲-16 台軍動作很危險」。節目定調台方的做法係「自我吹噓」、「自吹自擂」,解放軍海軍大校出身的評論員滕建群認為,台方的說法「完全是在給自己壯膽」。

滕建群給出的理由是,殲-16與殲-10、殲-20並稱解放軍空軍「三劍客」,可以遂行空中制空權爭奪,也可以伴飛、對地面攻擊。此外,殲-16D在2021年之後改進為電子對抗飛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電子戰能力,可以壓制對方一切打擊平台」。

滕建群進一步補充,在台灣四面各派一架殲-16D,台灣很多武器平台都會失去效用,「導彈打不出去,通信聯絡失聯,上下指揮控制都會失效。」他還說,「現在的空戰不單單是拚刺刀,而更多是遠距離博弈」,「有能力的國家,現在都在發展『軟殺傷』電子壓制,把對方完全癱瘓在地面上。」他認為,台灣軍方之所以要強調拍到了殲-16的畫面,「其實是顯現出對這型飛機的極度關切或者說極度焦慮」。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胡勇則在該節目上質疑,台軍方公布的照片「可能是遊客拍攝的」。「即使是台軍戰機拍攝的,由於畫質非常模糊,說明F-16戰機和殲-16戰機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有人推測可能是F-16V戰機,用雷達來偵測殲-16戰機大致的方位,再用『狙擊手吊艙』從很遠距離偷偷進行拍攝,放大之後假裝是鎖定了殲-16戰機,從而糊弄台灣的網民。」

《海峽兩岸》節目主持人李紅做出非常強硬的結論,她說「可見台軍現在是沒有上場的實力,但是偏要擺出一副上場決鬥的姿態,兩岸的軍事實力已經是雲泥之別。如果民進黨當局仍然一意孤行,勾連外部勢力,企圖『以武謀獨』,必將導致兩岸兵兇戰危。」

鎖定意味將發動攻擊,台軍對現代空戰無概念?

幾張F-16V「監控」殲-16與轟-6的畫面,令兩岸各說各話、各自解讀,一場認知層面的「空戰」由此開打。換言之,5月「聯合利劍─2024A」軍演所引發的效應,「子彈」一直到今天都還在台海上空持續飛着,說明了由軍事行動引發出來的兩岸敵意螺旋仍在上升。

究竟這是一場「認知作戰」,還是兩岸戰機已到了可能擦槍走火的近距離對弈?台灣一位不具名的空天軍武專家告訴筆者,「這個問題很簡單」,台F-16V配備的「狙擊手」莢艙,並不算是用來「標定」,而是輔助對地攻擊,或是針對海上目標,並非用於「空戰」。

台軍7月11日再度公布F-16B戰機透過「狙擊手莢艙」標定殲-16畫面,聲稱「顯示空軍強大監控能力」。(台防部)

軍武專家表示,重點在於解放軍戰機「沒有閃躲」,台方用機載雷達就可以做到「鎖定」。他強調,問題是在空中一般不會「鎖定」對方,因為「鎖定」就意味着要發動攻擊,對方也會有反射行動,表示雙方要進入空戰狀態。

至於公布照片是否對於解放軍戰機產生「嚇阻」的效果?軍武專家笑稱,最近他才專門問過台空軍飛行員,現在大陸軍機每天繞着台灣飛,「沒什麼,每天都看得到」,「大家在空中還會比個手勢打招呼」。

軍武專家直言,台方宣稱公布畫面得以「嚇阻」解放軍,「吃飽沒事幹,講這種東西」,完全突顯台灣軍方高層對現代空戰毫無概念。「如果有一天台海真爆發戰爭,現在看到的東西都不會存在,模式也不會是嘴巴上說的那樣,反正隨便他們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