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機炫富?當「韓國財閥」遇到上海富二代豪車炸街
保時捷、雅士頓.馬田、林寶堅尼、法拉利……過去幾天,大批豪車在上海武康路集體亮相,吸引行人駐足圍觀,把這條原本就遊客眾多的網紅街擠得水泄不通。誰能想到,這場豪車巡遊原本針對的觀眾,竟是近期到上海旅遊的韓國遊客。
免簽政策帶動韓國遊客大增
外交部去年11月宣布,對韓國等九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赴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入境。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道,這是自1992年韓中建交以來,韓國首次被列入中國免簽證的對象國。報道稱,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對韓國免簽,是為應對美國選舉後的局勢變化,並為今年的韓中首腦會談預熱。
去年12月起,與韓國距離較近、往來航班較多的上海「含韓量」驟增,大量韓國年輕人選擇周末飛到上海旅行。
旅遊平台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期間,上海韓國入境遊客訂單按年增長超180%,按月增長超40%。據上海海關統計,上個月上海浦東機場口岸進出境韓國籍旅客超13萬人次。
內地網民隨後從韓國博主的影片中發現,不少韓國遊客到上海旅遊的打卡路線驚人地相似,往往是從外灘出發,再到市中心的新天地、武康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和豫園打卡,最後去市郊的朱家角和迪士尼遊玩。有人誇張地說,沿著這條路線走幾步就能聽到一句「思密達」。
韓國人在上海的必去餐廳,包括外灘附近的「上海姥姥」家常飯館、「很久以前」羊肉串、萊萊小籠包和海底撈火鍋店。除了吃喝玩樂,不少韓國遊客臨走時還要帶上大型伴手禮:一箱甚至兩三箱青島啤酒。
《中新社》引述上海人民廣場商圈一家海底撈門店經理的說法稱,從11月10日開始,店內韓國遊客明顯增多。門店平均一天接待顧客總量在1200人次到1500人次之間,其中韓國顧客約占15%。韓國遊客喜歡熱鬧、歡樂的就餐氛圍,特意諮詢門店能否為他們唱生日歌,為此門店專門設置韓語立牌,提供定制生日服務。
還有人總結出韓國人在上海的打卡拍照三件套:頭頂降溫貼吃羊肉串,在梧桐區網紅街邊擺造型,以及在外灘萬國建築群或東方明珠塔下拍夜景。
豪車炸街應對「韓國財閥」
「上海遍地都是韓國人」「韓國人來上海過周末」等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不少爭議性言論也隨之而來。
先是有網民認為,韓國遊客不僅遊玩路線千人一面,打扮也高度相似:許多韓國男青年都梳著中分劉海頭、單眼皮,高顴骨,衣著精緻。有人用長相詼諧的內地脫口秀演員徐志勝打比方,指「韓國人在上海像精心打扮的徐志勝」。
相較於以窮遊為主的歐美遊客,韓國遊客在這個中國消費水準最高的城市也很捨得花錢。從買潮牌服飾和奢侈品包包,從做美甲到做采耳,再到穿漢服拍寫真,都少不了韓國消費者的身影。有人因此感慨「上海終於迎來了最懂它的人」,「『韓國財閥』與『滬幣』雙向奔赴了」。
為了「給韓國財閥一些震撼」,上海富二代們紛紛開著自己的豪車上街溜達,到韓國遊客最多的武康路來回兜圈子,吸引他們拍照發上網。
這些以往被視為炫富的舉動,如今卻被部分網民讚揚是為上海「掙面子」。還有人聯想到以財閥子弟為題材的韓劇《繼承者們》,稱此舉是「讓韓國人在上海見識真正的繼承者們」。
有說法稱,由於近期外出遛車的富二代太多,為了不浪費資源,相關豪車群裡甚至還出了排班表,把原本多在深夜進行的「豪車炸街」活動在一天內分批次展開。於是一些「滬爺」不惜在天寒地凍的大清早穿著羽絨服、開著敞篷車上街,展現獨有的「愛國之道」。
「豪車炸街」效果立竿見影,別說是韓國遊客,就連上海居民都忍不住掏出手機拍照和錄影;相關話題迅速在中韓互聯網上發酵。
有中國網民指出,韓國遊客到中國旅遊,既能拉動消費,又能破除對華偏見,本是雙贏局面,應該大力歡迎,而不是嘲諷他們。換位思考,如果中國人在海外旅遊時被嘲弄長相和有針對性地炫富,很難不被認為是「辱華」和「歧視」。
電影博主「絲綢尾巴」說,歐美遊客免簽到中國旅行時,中國網民展現出的是大方友好,但對韓國人口風就變了,這是因為潛意識裡覺得韓國人和自己是同一等的。「你有多熱衷嘲弄韓國人,就有多顯現你多麼的低自尊。」
韓國網民則四兩撥千斤地回應,上海富二代們正以韓國人為對象進行才藝展示。還有人說:「就這麼想得到韓國人的認可嗎?不如告訴我們更多美食店吧。」
《極目新聞》報道稱,隨著豪車炸街引發人潮圍觀,上海交警1月12日在多個路口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禁止機動車進入武康路遊客較多的路段。
中國持續加碼吸引外國遊客
不管這股席捲上海的「韓流」如何演變,在輿論場上掀起怎樣的風波,短期內都不會改變中國加大力度吸引外國遊客的決心。
自2022年底解除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以來,中國持續放寬入境政策;2023年12月起對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去年又多次擴展免簽國名單。目前中國共對38個國家單方面免簽,過去兩年也與哈薩克、新加坡和泰國等至少七個國家簽署互免簽證協定。
官方數據顯示,包括免簽入境者在內,去年首11個月,中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共計2921萬8000人次,同比增長86.2%。中國旅遊研究院同期發布的《中國入境旅遊發展趨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全年入境旅遊人次有望恢復到2019年九成以上。
國務院辦公廳1月13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重申將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適當延長免簽時間。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本月撰文指出,過去曾有過外國人赴華旅遊、工作和學習的超級繁榮時期。北京的望京曾經是「韓國城」,韓籍居民高峰時多達數萬人。美國留學生在中國高峰時就有兩三萬人,現在只有幾百人。「我們確有必要把外國人、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旅行者全面吸引回來。」
胡錫進認為,中國這兩年大規模推行單方面免簽政策,昭示了這方面的決心。民間也要加快跟上相關政策和行動,塑造、強化中國社會和輿論場友善對待所有來華普通外國人的氛圍。
越來越多外國人入境中國,文化碰撞和輿論爭議也必然會隨之增加。但開放總好過封閉,交流總強過隔絕,即便是豪車炸街的嘈雜,也勝過門可羅雀的冷清。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