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kirk】《鄧寇克大行動》有新人擔正 香港演員荒由誰造成?
Fionn Whitehead對大多數觀眾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是誰?他是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新作《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的男主角,這部大片居然是他的電影處男作。Tom Glynn-Carney、Aneurin Barnard、Jack Lowden…如果不是深度影迷,相信聽都未聽過。而同樣飾演小英兵的流行歌手Harry Styles或許叱吒樂壇,但他在電影界不過是頭初生之犢,連導演也說「在試鏡前不知道Harry有多紅」。他們是鮮肉,有樣有演技的鮮肉,好fresh。
站在戲院門外,看到《鄧寇克》與《喵星人》的海報並排而列,這一刻湧上心頭的,是一聲感嘆:「為甚麼又是古仔?」
缺乏試鏡制度
早前訪問本地編劇卓亦謙和朱凌凌成員「阿卵」楊偉倫時,他們不約而同提到香港普遍沒有試鏡(Audition)制度,男女主角由導演、監製、老闆內定,想到誰便用誰,新人未起步便出局,倒是特約或者臨時演員,會公開招攬兼有正式Casting程序。在不重視試鏡制度的情況下,本身有名氣、老資歷的演員跳過考試,沒有比較,直接入學,觀眾便永遠只看得見那幾個熟口熟面的名字。再者沒有競爭往往沒有進步,這批「舊人」卡在同類的演出,輪迴數十遍,沒有新的合作對象新的火花,就算觀眾不厭,相信演員自己都悶。每每聽到「角色為某某度身訂造」時,憂多於喜,喜是角色必然適合那人,憂是那人已被定了型同時新人的機會又再次流走。
在歐美,試鏡系統對於選角有多重要,有多被重視?大家看過《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都略知一二。它殘酷,它不完美,但它有存在的必要。當年「小丑女」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由澳洲勇闖荷李活,沒有後台資歷尚淺,哪來工作?惟有靠不斷試鏡,等待才能被發掘。膽粗粗的她,跑去參加《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的遴選,在30秒的有限時間內,她用一個劇本沒有的巴掌得到在場人士的垂青,而事實上她在該片的演出,着實令人驚艷。另一個例子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的女主角黛絲烈尼(Daisy Ridley),這位世界級新人單憑試演一幕反抗原力擊敗數千名對手,成為新的絕地武士。去年她的試鏡片段流出,大家可以上Youtube看看有幾得。在迪士尼等片商面前,名氣並非萬能的Golden Ticket,就算當紅如美國天后Beyoncé據知亦因為缺席試鏡會而將《公主與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蒂安娜一角拱手相讓給Anika Noni Rose。
電視圈的責任
根據香港貿發局的數據,2016年在香港公映的「本地電影」(包括合拍片)共有61部,起用本地新人做主要角色的,數不到5套,僧多粥少顯而易見。有人天生好戲,但這種天才萬中無一,演技還是需要有磨練的機會。電影無法提供足夠的土壤,那麼電視呢?大家都知道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古天樂、劉青雲等當代影星均出身無綫電視TVB,曾經作為演員的搖籃,電視台舉足輕重。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電影跟電視,分割得很徹底。電視台自己面對小生荒、花旦荒,當然不可能放過手上的好牌,於是稍為有實力的演員想要拍電影,要不等邵氏一年開一至兩部戲(別忘了《使徒行者》電影版主角還是張家輝、古天樂等一線電影明星),要不與TVB鬧翻想辦法提早完約。不過關鍵還是劇集品質,諒你有一身魄力,但keep住演處境劇閒角,都難以發圍。
英美的演員在這方面相對擁有較大自由度,因為他們多數簽約第三方經理人公司,而非隸屬單一電視台,所以電視電影兩棲的例子多如天上繁星。隨着Netflix、Hulu等串流平台崛起再致力發展自家原創劇集、電影,演員們的舞台再進一步擴大。《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超能力少女Millie Bobby Brown將參演荷李活版《哥斯拉》續集(Godzilla 2)、同劇小鮮肉Finn Wolfhard主演恐怖片《小丑回魂》(It)、《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狼家大妹蘇菲特納(Sophie Turner)做新生代變種特攻…他們年輕,但已有一定知名度和演技。
一般劇集以外,兒童節目也是培育新人的好地方。《星聲夢裡人》男主角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原本是迪士尼頻道節目《Mickey Mouse Club》的童星,以此為基礎持續參演一系列合家歡節目,到2004年拍了浪漫愛情片《忘了、忘不了》(The Notebook)升格做男神。Nickelodeon、主打青少年市場的MTV亦為荷李活提供不少新鮮養份。睇返香港,當年的確有星爺、朝偉、伊健靠兒童節目上位,但那些數之不盡的童星,有多少長大後還留在影視圈?在香港,如果跟父母說夢想當演員,大概會被大罵不孝吧。
人捧戲?戲捧人?
千絲萬縷的成因,導致今日香港電影界青黃不接,這不能怪古天樂、余文樂、劉青雲。在我們為新導演郭子健、陳志發、盧煒麟、黃進等人歡呼時,我們更加應該為胡子彤、蘇麗珊、談善言等影壇新丁鼓掌。清新氣息得來不易,希望日後能有更多香港電影人能像Christopher Nolan一樣大膽一點,用舊人帶新人的形式,以戲捧人,而非老是停留在以人捧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