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寇克大行動.影評】Nolan玩時空出神入化 畫面極美中帶着痛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從沒讓人失望過。一個導演最大的資產,就是他的獨有風格。《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是一部非常「路蘭」的作品,海、陸、空,三個區域,三個時空,三條路線,經路蘭巧手編織,成就一齣今年不得不看、值得再三細味的經典。

路蘭特意起用新演員來演出幾位主要角色,以表現年輕士兵們的稚拙與不安。(《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不靠血腥表現戰爭的殘酷

因為二戰題材的關係,《鄧寇克大行動》在拍攝期間已被質疑能否超越1998年的經典──《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特別是後者開場的諾曼第登陸,血肉橫飛,屍骸遍地,至今仍讓某些觀眾魂牽夢繞,歷歷在目。同樣在沙灘,一個前進,一個撤退,《雷霆救兵》採取的是高調的震撼教育,而《鄧寇克大行動》則是平靜之中讓人細思極恐。路蘭這部戰爭片,流血的鏡頭寥寥可數,大多的死亡在水面下發生,幽暗之中看着年輕的生命苦苦掙扎,然後消逝。戰爭的可怕沖淡了色彩,鄧寇克周遭總是灰濛濛的,歸家心切的士兵們一直被迫回頭、一直茫然等待、一直懼怕敵軍突襲,那種被動的無力感與以往二戰電影所呈現的不盡相同。

這部電影不缺大場面,視點卻始終集中在少數人身上。(《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聽得見的恐怖 看不見的敵人

有人說《鄧寇克大行動》的對白少得像默片,事實上Hans Zimmer的配樂已經為電影講了許多話。急促的滴答聲,在每一場的戰鬥、逃生,都令人坐立不安,心臟跟着其節奏起伏。坐立不安這裏是種讚美,因為你會跟戲中的年輕士兵一樣害怕敵軍不知何時到來,長期處於繃緊的精神狀態。除了部分戰機外,整部電影根本看不見半個德軍的身影,一切都很安靜,直到轟炸機在上空飛過,投下一枚枚炮彈,又或者英軍剛登上回家的艦隻就被敵方用魚雷擊沉…沒有多餘對白,同時沒有悶場。以往路蘭的作品被指太多解說,例如《潛行凶間》(Inception)就用了不少片長讓Arthur(約瑟哥頓利維飾)解釋夢世界的運作,又例如《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科學家之間討論一些基本的科學理論,實質是講給觀眾聽,今次大導倒是收斂了,不再畫公仔畫出腸。

戰爭片或多或少都有些英雄主義,但這部電影用得甚為適宜,不會感到突兀。(《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新人帶來新鮮感

《鄧寇克大行動》有路蘭的愛將湯哈迪(Tom Hardy)、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亦有老戲骨麥克懷倫斯(Mark Rylance)以及簡尼夫班納(Kenneth Branagh),一眾影壇小鮮肉在這些實力派前輩的陰影下,依然亳不遜色,實屬驚喜。尤其從偶像歌手轉型、從無演戲經驗的Harry Styles(組合One Direction成員),演技非常自然,相比戲內膽小寡言的男主角Fionn Whitehead更加之搶鏡。

再次開放式結局

當年《潛行凶間》的結尾引發無數討論,到底主角已經回到現實還是依舊困於夢中?再看《鄧寇克大行動》,路蘭果不其然不會讓大家睇完就算,結局留了一條大尾巴,讓大家猜想主角們的命運。畢竟鄧寇克戰役發生在二戰中段,對於這批成功撤回家園的軍人來說戰事還未完結,不過奧斯卡小金人與路蘭的距離,也是時候拉近了吧?

要回家,需要漫長的等待。(《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暴風雨前夕的平靜,與鄧寇克海岸的戰況互相交錯。(《鄧寇克大行動》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