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指責中成長的男孩│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最近,我在進行處理原生家庭經驗的家長工作,跟大家分享當中的一個故事。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我由細俾佢鬧到大,喺佢口中嘅我,係廢物,做咩都唔會成功。無論我做d咩,佢都會質疑我,睇死我唔得。」一位身型魁梧,平日很少流露情感的爸爸,一邊說,一邊忍不住流淚。這位爸爸不是主動來上「爸媽生命故事」 課堂,是被太太努力邀請而來的。

(VCG圖片)

這位爸爸平日很少流露情感,但對孩子溫和平實,會對孩子循循善誘。我曾看過,開課前他跟兒子道別時,蹲下來抱起兒子,玩了一轉「飛高高」,畫面很溫馨。

可是,原來當孩子哭個不停,負面情緒高漲,這位爸爸就會突然變得心浮氣躁,會想盡方法將孩子情緒壓制下來。不得要領的話,就開始失去分寸,對孩子說很多難聽的說話。

我問,是什麼難聽的說話呢?

「無鬼用,少少事都喊!有咩咁大不了呀?」
「你再喊就走,唔好做我個仔呀。」
「做男仔做到你咁,你覺唔覺得自己好無用?」

我問,這些說話,或者這些說話的神態,曾經有人對你做過嗎?

「是爸爸。我知道,呢啲說話係好有傷害性。我有同過自己講,我做人哋爸爸我一定唔會咁。事實上,我覺得自己好努力,我真係好少咁樣鬧仔仔,只係佢喊唔停,我就忍唔住。」

真的不容易。這位爸爸的成長路上,一直被自己的爸爸指責,厭棄,看扁。他有意識決心自己不做這樣的爸爸,卻往往在兒子的負面情緒來臨時「失守」。

失守,不是偶然,可能是反映一種模式。

(VCG圖片)

他從小在責罵中成長,雖然知道爸爸的說話很傷人,但卻同時因為免得自己受傷,開始將情緒內藏,叫自己不要在意。不要有情緒,就能最安全保護自己。慢慢地,他很少流露情感,尤其負面情緒。當仔仔情緒風暴來臨時,他手足無措,很想兒子如自己一樣收起負面情緒,年紀小小的兒子當然不予理會,只管大哭。在這無助荒亂的一剎,昔日父親跟自己的相處模式重現。

這位爸爸意識到自己爸爸的不是,決意要改變,卻是帶着憤怒的,膽戰心驚的,於是就在心裏缺失的一個位置失守。

課後太太告訴我,先生真的很努力去改變,不斷練習,現在幾乎沒再聽過難聽的說話。這其實也是太太同行的力量。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